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皖南冬日(摄影) 予别人的善,是给自己的福 迟桂花的联想 小视频为啥吸引我  吃蟹三题 今潮市集的橘姑娘
第17版:夜光杯 2021-12-06

今潮市集的橘姑娘

沈嘉禄

从轨交10号线站点钻上来,金色的阳光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在迟迟不肯凋零的树叶间,两匹钢结构的长颈鹿雕塑全身披挂着饰片和灯带,成为“今潮8弄”的鲜明标识。双休日,一个艺术市集正在进行之中。

今潮8弄,这个名称无厘头,用上海方言不太好讲。

四川北路与武进路交汇的地方,是虹口区最是繁华的地段,留下一块“盆地”,成为石库门建筑群落的保护区,又通过热水瓶换胆的方式,演变成一个时尚街区。前几天疫情突变的坏消息也没能逼停它的出镜,四面八方来赶集的人们兴致盎然,情神笃定,甚至有些小小得意藏在口罩后面,又被鼻尖顶起。

我从网上获得消息,海派今潮艺术季将艺术展搬进了弄堂,融入市民的生活情景中,逛弄堂,看展览,世界真奇妙。走进弄堂,果然层层递进,如桃花源豁然开朗。《城市奇遇空间艺术展》召集了二十多位中外艺术家,包括建筑师、设计师、科幻作家,以外来者的视角讲述自己对海派文化的理解及对虹口市井生活的体验心得。

最喜欢一组大象喷泉的作品,五个红色树脂大耳朵象首安装在水泥墙上,持续喷水,我希望从象鼻里流出来的是免费畅饮的啤酒、橙汁、可乐。

空地上还搭了一个舞台,两个民间艺人弹着吉他在唱民谣,四五个小男孩席地而坐帮忙打鼓,节拍跟得很准噢。

看电影、追剧要有爆米花和酱鸭舌,赶集怎么可以没有麻辣香鲜呢?有,这不来了!除了室内的潮品商店,露天广场还搭起了好多帐篷,陶瓷餐具、树脂茶盘、环保手绘包袋、创意小首饰、手作花生牛轧糖……还有橘姑娘!

橘姑娘是个美眉,但她代表潮汕风味。去年在上生新所的市集上我与她结缘,品尝了她家的老鹅头,皮厚肉紧,雅香馥郁。这次她带来了老卤鹅、粉肝、牛肉丸、猪头粽。猪头粽可不能望文生义地认为就是猪头肉入馅的粽子,它是澄海民间小食,是“没有一粒米的粽子”。汕头人用猪腿肉和猪头皮加鱼露、白酒、酱油及多种中药材煮熟后拆散打烂,用腐皮包裹起来放入木模中用大石头压成薄片,再切割成椒桃片大小。猪头粽既是祭祖供品,又可下酒佐粥。

邂逅橘姑娘,有点喜出望外。她的本名叫陈妍婷,十年前来上海,在财大金融学院读信用管理,毕业后回家乡汕头澄海创业,成立了一个潮妈妈美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目前还没有实体店,以个人IP“橘姑娘”为自媒体进行推广,每天由妈妈以祖传手艺卤制狮头鹅,经由网络平台供粉丝们分享。两年前在苏州吴中区的一次练摊,开始了她每年的行走吆喝。“主要是为了品牌宣传,推广潮汕美食,自己寻找解决方案,赚钱不是第一位的。”小陈说。我想也是,每次练摊产生的费用不一定都能赚回来吧。

大学时代萌生的想法,在创业中得到了实践,小陈根据年轻人探幽寻味的诉求设计旅游线路,将潮汕的民俗、民艺和美食串起来,给予每个旅行者不一般的体验。小陈告诉我:“潮汕地区的民间信仰是岭南文化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庙宇多,节令活动多,祭祖拜神便成为日常生活的礼仪,甚至是一种社交形式,对强化族群认同、凝心聚力、和衷共济相当有效。同时也产生了种种禁忌和自律,对大自然和民族英雄的敬畏、敬仰之心自幼养成,老卤鹅、猪头粽、米糕、红壳桃等都是从祭品演变而来的。当‘异乡人’津津有味地品尝这些乡土美食时,其实是在体验守正而又开放的潮汕文化。”

潮汕人几乎家家都有制卤秘方,“一家一品”才能成为不灭的风情。小陈的妈妈从外公那里学会卤制手艺,她又从妈妈那里得到传承。小陈对香料选择十分讲究,桂皮从东南亚进口,酱油也要多款勾兑,合理的搭配,时间的调度,诚意的付出,使产品更加沉郁芳香。有趣的是,小陈家烧制卤味就在百年祖屋内进行,吊起晾皮的这一环节也在宽敞的院子里完成。有风吹来的日子,橘姑娘心情特别爽快。

小陈与我聊天时,她的先生和同学在前面接待客人,不少在微信或市集上结缘的老顾客和大学同学都来捧场,手机一扫,美味带走。真空包装的卤味在冷冻状态下可保鲜一个月,借助现代物流条件,“橘姑娘”已经走遍全国各地了。“我看好魔都持续繁荣的市场,更是因为虹口曾是广东移民的集聚地,许多老广味道都是在这里落地的,我的产品与虹口有很高的黏合度,来上海练摊,更像是一次走亲访友。”潮汕美眉真诚地说。

今潮8弄,华丽变身的石库门弄堂,有艺术,有美食,有凤来仪,非梧不栖,橘姑娘也应该不会“今朝白弄”。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