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支社区助医志愿者服务队——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助医志愿者服务队,在市北医院开展为民服务已走过10年历程。他们是医患沟通的“润滑剂”,负面情绪的“回收箱”。据不完全统计,他们不仅热心为患者服务,还向医院提出改善医疗服务和环境的意见建议500余条,先后化解医院各种“鸡毛蒜皮”式的医患小摩擦、小纠纷3200多起,把医患矛盾消灭于萌芽状态。
导医敬老一路陪伴
市北医院党总支书记张鶄坦言,2011年6月,市北医院新的医疗综合大楼启用,就医环境和现代化的设备给患者带来新体验,但仍有些患者还是习惯过去医院的就诊模式,特别是有些上了年纪或不识字的老年患者,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为更好服务老年病人,医院和彭浦新村街道合作,在社区招募28位有爱心、社会经验丰富的居民组成助医志愿者服务队。经培训后,队员们穿上橙红马甲,面带微笑,在市北医院门急诊大厅、电梯口、挂号取药窗口和输液室等,主动为患者提供服务,他们为来院就诊的患者指引路线,时而主动上前搀扶行动不便的患者,时而帮患者挂号、付费、取药,—路引导陪伴。
一次,助医志愿者周文秀看到一名70岁男性病人打吊针时,嘴里不断埋怨“又是吊针,又是吃药,毛病怎么还不好,搞什么啊!”,他正打算去找医生“理论理论”。周文秀在一旁对他说:“这位爷叔,侬不要急啊,病好要有个过程的,这里药才刚刚用进去,哪有那么快就好的,听我的,我在这里看得多了,至少先耐心把医生开给你的药都用完了再说,回去多喝水、多休息,慢慢就会好的。”病人听周文秀讲得真诚,也有道理,就打消了“闹一闹”的念头。一个星期后,周文秀在医院又见到了这名患者,他主动上前与周文秀打招呼:“阿妹,我的毛病已经好了,你说得有道理,我当时是因为人不舒服,所以有点着急了。谢谢侬……”
“术前陪护”安抚情绪
除了在门急诊配备足够的导医志愿者外,医院把服务范围从门急诊扩大到手术室、眼科、康复科、血透室和肿瘤科等科室,先后开展控烟、术前陪护、助聋门诊、眼科“光明伴”、儿科“绘天地”、康复“助你行”等志愿者服务项目,从原来1个项目28人,到现在9个项目160多名助医志愿者。
面对手术治疗,超九成患者存在恐惧心理。医院推出“术前陪护”志愿服务项目。当时有5年助医志愿者经验的孙玲妹,被优先选拔安排在手术室当术前陪护志愿者。患者等待手术过程中,孙玲妹一直陪护在患者左右,与其聊天拉家常,或选择一些患者喜欢的歌曲放给他们听,或心理安慰……不仅有效分散了患者注意力,安抚了他们惶恐不安的心理,缓解了他们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对手术顺利进行和日后治疗都非常有利。后来,孙玲妹还被评为第三届“静安最美志愿者”。
近6年,“术前陪护”志愿者先后陪护手术患者1万余人。从术后综合评估调查中发现,接受“术前陪护”后,患者手术期间焦虑情绪、对术后治疗的依从性和服务满意度等都有明显改善。“术前陪护志愿服务”这一温馨、人性化服务新举措,不仅深受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好评和肯定,还荣获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创新性志愿服务项目。
特约通讯员 喻文龙 本报记者 江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