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老年人口的增加,心脏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不容忽视。在心脏病患中,结构性心脏病中的心脏瓣膜疾病最为突出。其中,主动脉瓣疾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患者50岁前可与正常人无异,一旦进入老年期,主动脉瓣退行性钙化型狭窄,胸痛、眩晕、心衰等表现相继出现,及时手术治疗可获得与正常人相当的寿命,如不能得到及时合理的救治,五年内死亡率甚至高于某些癌症,危及患者生命。
医学进步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约为3.3亿。其中,瓣膜疾病患病率为3.8%,约有2500万人受到瓣膜病影响,其中150万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由于认知率不高及治疗途径有限,我国仅有1%-2%的患者接受了手术干预。
幸运的是,近年来医学的高速发展为主动脉瓣疾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方案。在日前举行的“因爱相瓣”中国创心峰会暨主动脉瓣高峰论坛上,中外专家分享了主动脉瓣疾病治疗的最新进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王春生教授介绍,当前,外科正中开胸或小切口入路换瓣及经股动脉或经心尖等介入方式换瓣是临床的两大治疗手段,随着技术的进步,两者都在不断取得突破。
外科手术方面,今年5月在中国上市的新一代生物瓣INSPIRIS RESILIA是目前业内唯一一款干燥储存瓣膜。历时13年研发,其在抗钙化能力、血流动力学和植入体验上进行了卓越创新,还采用了可扩展瓣架技术,为未来进一步治疗预留解决方案。
介入治疗方面,国内首个获批的球囊扩张式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SAPIEN 3,通过优异的技术创新,使得定位和释放过程更加精准可控,有效减少了瓣周漏,手术成功率高,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在中国上市不到一年时间,其置换手术已经在全国近50家医院开展,覆盖20余个省、市、地区,手术成功率超过98.5%。
高质量器械的引入极大推动了我国瓣膜治疗领域的发展,尤其是经导管主动脉瓣介入疗法,大大推动了临床实力的提升。随着对瓣膜疗法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以及相关产品的技术愈加成熟,植入瓣膜的使用寿命将更长,植入更方便、更微创,手术的成功概率也更高,这也意味着患者拥有越来越多的选择。另外,包括自身瓣膜的修复也是近年来业界努力的方向。
多学科协同打造“护心联盟”
心脏瓣膜疾病的诊疗不限于器械,也不止于术式,更要探索多学科协作的“心脏团队”,心内科、心外科、重症监护室、影像学、麻醉科、护理团队等多学科、多团队的配合,形成专科协作团队,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策略,为复杂情况提供最合理方案。
心内、心外科各自有着独特的临床优势以及适用场景,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技术边界不断拓展,对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对复杂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融合与统筹,将进一步提升国内瓣膜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和效率。当下心血管疾病变得越来越复杂,多学科团队互帮互助、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处理复杂心脏病变,实现“1+1>2”,最终让患者受益。
凌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