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读翻译作品 来年的希望(插画) 小镇书屋 冬至一阳生 动静之茶,一期一会 摇啊摇,摇到“划船总会” “文件夹”里的2021
第11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1-12-19

小镇书屋

王胜扬

11月的一天上午,我到新华书店为三岁的孙女买“小人书”。走进儿童读物区,只见木质台阶上好几个小朋友在家长陪伴下翻阅彩色画册。他们投入的样子勾起我对少年时在故乡召稼楼小镇书屋看“小人书”的回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召稼楼有着典型的江南小镇风貌。主要街路顺着姚家浜,东西向蜿蜒排开。街面不长,不过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各种商业门店称得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我的回忆恰恰停留在一间既无名称也没招牌的书屋。书屋坐落在姚家浜边复兴桥西的一间民居,很小,没有装饰,泥土地上,两头叠起几块砖,搁上一块木板,就算一条凳子。靠东墙用几块小木板隔成书架,上面放着各种书籍。如此简陋的去处却成为那时我精神世界的殿堂。在我眼里,那种大开本、比较厚的书就是“大人书”,开本小、比较薄又有图片的连环画就是“小人书”,连环画才是我的菜。书屋借书有两种方式,“大人书”可以拿回家看,一般每本租金一毛到两毛;“小人书”只能当场看,一般每册一到五分钱。

连环画的好,好在每册有完整且吸引人的故事,每页有图画和相对浅显的文字。我一有空就往那儿跑。没钱借书,就躲在其他看书人身后,他坐着看,我站着看。更多的阅读,我是正大光明地用钱把书借来看,不过每次从父母那儿拿到几分钱是很不容易的。那时候掏了钱看连环画如饥似渴,翻阅很仔细,一般都要看两遍。在书屋,我看了《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西游记》《三毛流浪记》,还有不少电影连环画如《英雄儿女》《地道战》《地雷战》等。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部很红的电影《归心似箭》,我一看,马上想起来同样的故事我在连环画里读到过,那册连环画叫《永远战斗》,主人公魏得胜是一位东北抗联战士,与部队打散后,凭着坚定信念历经艰险回到队伍。

书屋的主人是一名残障人士,中年。他能够根据阅读者的喜好推荐书,还经常向借书人介绍书里的主要内容,在这个偏僻的乡下小镇,算得上是个文化人。

因为“小人书”的启蒙,我喜欢上了书籍,养成阅读的习惯。这间独特简陋的书屋,在没有书店、书摊的小镇,还真是个传播文化的地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