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2日 星期一
广告 蓝马甲的小册子 认识长江鱼参与大保护 “鸡鸭村”变身“小洋楼” 小事不出居委会  大事不出街道
第6版:上海新闻 2021-12-23

“鸡鸭村”变身“小洋楼”

徐汇区龙华街道龙华新村“拆落地”惠及老百姓

龙华新村处于上海的黄金地段,毗邻龙华烈士陵园,与上海体育场仅隔着一条内环道路。走近小区,是一排排簇新的6层楼房,往里走,还有几幢洋气又气派的尖顶两层楼房,外墙都是鹅黄色与褐色相间的暖色调,绿化赏心悦目。地上画着停车的白线,车子停得整整齐齐。“地方还是老地方,但眼睛一眨,‘土味’的‘鸡鸭村’就成了洋气的‘小洋楼’,我刚拿到新房钥匙时还以为走错地方了。新家还多了9个平方米,老房也有春天啊!”回迁的夏承珍阿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夏阿婆带着记者走进刚刚入住的新居,二室一厅的屋子整洁温馨,墙面雪白,地上铺着浅灰色地板,卫生间还做了干湿分离。“煤卫独用了,房间明亮了,下雨天不用‘看海’了,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少了。”

10平方米搭二层小楼

龙华新村小区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由8幢售后公房、18幢使用权房组成,总户数530户,常住人口2211人。小区里最早的房子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历史原因,房子破旧,煤卫合用,小区环境脏乱,屋顶漏水,一楼湿答答,以至于很多居民家的墙壁整片整片地发霉。在这个“土味”的城中村里,不仅有居民“开荒辟土”种蔬菜,还有人养了鸡鸭“自给自足”,由此得了“鸡鸭村”的外号。夏承珍阿婆说:“小区里还曾发现有蛇出没,过去的老房子走进去就是一股霉味。龙华街道龙华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吴菊玲告诉记者:最夸张的是有近10平方米建筑“长高长胖”,搭成了160多平方米的二层小楼。

为了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提升龙华历史风貌区整体品质,多渠道、多途径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徐汇区决定对龙华新村实施整体旧改,旧房推倒重造。旧改被称为“天下第一难”,“拆落地”项目却比旧改还要难,因为缺乏政策支撑,只有挨家挨户到居民家做工作,让居民同意、满意才能实施。“拆落地”,是指居民先搬离老房在外租房过渡,由政府将老房拆除在原地重建,待房屋竣工后居民再回搬,项目意向、改造方案和签约率必须征得以上的承租人(产权人)100%同意。但往往这个时候,邻里矛盾、社会矛盾、家庭矛盾就会统统爆发出来。

最长谈心达6小时

项目推进中最大的“拦路虎”是拆违,小区不少居民存在兄弟合住、三代同堂等实际困难,也有的家庭居民患有大病、失业,以租养家,更多的是为改善自身居住困难而建。龙华街道成立专门小组,召开居民会议,宣传政策、方案,同时上门排摸房屋信息和家庭情况,形成“一户一方案”。对三代同堂或有特殊需求的居民,通过邻里调剂的方式,让他们选到心仪的楼层。

吴菊玲是2020年8月调到龙华新村小区的。每天下班后和双休日,她和街道、居委同事一起上门做居民工作,“今天这两个人上门,做不成功,明天换两个人再去。面对不合理诉求,我从不正面‘杠’,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最多的一户家庭,她上门跑了10来回,最长一次谈心长达6小时。

过渡要找房子,但因为过渡时间不长,居民中还有不少高龄独居老人、生大病的居民,没人肯租房给他们。街道和居委工作人员跑遍附近房屋中介,收集租房信息供居民选择,有些老年人希望租住地离医院、菜场近一些,大家也一一满足要求。工作人员又排摸街道辖区内居民可出租的房屋,为双方牵线搭桥。

龙华街道相关负责人说,龙华新村小区总共拆除了173户居民的存量违建,建筑面积3250平方米。明年春节前,小区居民都将搬入新居,改造后每户居民增加了5至9平方米不等的面积,都有了独立煤卫设施和更合理的空间布局。小区内还将配套邻里汇、社区食堂、日间照料中心、卫生中心等,未来再考虑为小区加装电梯。 本报记者 袁玮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