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两年的创制,生态人文纪录片《太湖之恋》将于明年1月4日起每周二晚22:00在东方卫视首播,该片分为《江南之心》《锦绣风物》《碧水入画来》三集,每集45分钟,着力展现近年来太湖流域城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所作的努力、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图景。纪录片选用青绿山水加金色线条的全手绘风格,既与实拍画面交融、体现江南灵秀之美,又在配色上饱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寓意。
《太湖之恋》的摄制组走遍了太湖沿岸400多公里的水岸线和周边所有的重要城市和村镇,将镜头对准了见证太湖变迁的普通人。安吉余村的潘春林当年在矿场开拖拉机,转型后他带头开起了农家乐,如今的“春林山庄”在十多年的生态修复后宾客盈门,年营业额近千万;湖州高新区的蟹农龚炳根拆了太湖里的围网,带着他的螃蟹回到岸上“二次创业”,坚持生态养殖的他现在收成多了两成,还成了当地的“蟹王”;南太湖的渔民姚国庆响应太湖岸线综合整治整体搬迁的号召,放弃了以船为家的生活,住到了岸上的渔民新村,现在的工作是照料景观风帆渔船,他的身后是游人如织的亲水岸线和新地标月亮酒店;鼋头渚景区的蓝藻打捞队长王建伟皮肤黝黑,已经坚守了15年,他说没有一片蓝藻能逃过他们的眼睛……记录下他们的故事,也就记录下了随着太湖水的治理改善,太湖人获得的崭新美好的新生活。
作为上海广播电视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背景创作的又一部大型纪录片,总导演刘丽婷介绍说:“太湖的历史文化与今日的生态文明,是纪录片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太湖之恋》讲述了江南地区长期以来人与水的共生关系。5000年前的先民驯服了不羁的洪水,诞生了璀璨的良渚文明;近2000年前,他们溇港圩田,将浩渺泽国改造成鱼米之乡。然而密集的人口和过度发达的工业,也成为了太湖之殇,洪水、蓝藻、水污染等让人深思。太湖流域的人民,又成为最早聆听‘两山理论’的人,成为最早践行‘河长制’的人,成为最早领会到‘生态文明’思想和最早尝到永续发展硕果的人。”
为了给太湖这些变化和故事寻找理论支持和学术背景,主创团队走访了多位地理、文化、社会学、历史、经济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包括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葛剑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王战等多位专家学者。从制作上,《太湖之恋》以4K数字摄影机作为主器材,辅以高速、延时、航拍、微距、水下摄影等特殊摄影手段拍摄了太湖流域最美的景观和人民,留下了时代的生动面孔和唯美画面。
据悉,除《太湖之恋》外,2022年在上海东方卫视每周二22时的时段中还将会播出《我们的美丽草原》《我们的国家公园·武夷山》《山水间的家》《叶尔羌河》以及外宣纪录片《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等精品佳作,用纪实的语言真实、全面、立体地展示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成就。 本报记者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