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叶薇)上海是首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之一。《上海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实施方案》近日出炉,从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投资环境、涉外营商环境、创新环境、监管环境、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创新引领高地、区域合作、法治环境等10方面提出了172项改革举措,目标每年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力争3到5年,上海营商环境国际竞争力跃居世界前列,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昨天下午召开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透露,上海连续4年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安排,稳步实施了584项改革举措。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华源表示,《实施方案》将更大力度保障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更深层次对标改革制度创新、更高水平推动营商环境数字化转型和更加突出优化事中事后监管。
市发改委副主任彭一浩说,此次发布的《实施方案》作为系列举措的5.0版,不断拓展着改革事项的覆盖面。比如,“一业一证”改革率先是在浦东新区试点,在此基础上拓展至全市范围,并进一步探索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开办企业新政从内资企业扩展至外资企业,从开办拓展到变更和注销;办理建筑许可改革从低风险小型项目拓展到全口径的社会投资项目等。
《实施方案》对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虹桥国际商务区等战略功能区提出了更高要求,鼓励这些地区大胆试、大胆闯、主动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比如,浦东新区将结合“一业一证”改革,探索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探索办理破产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完善小型企业简易重整与预重整制度等;临港新片区将试点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探索建立“先建后核”的监管模式等;虹桥商务区探索开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重点企业特殊监管创新试点等。
营商环境区域合作也将进一步加强。比如,深化长三角“一网通办”,重点推进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营业执照等高频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监管执法和社会化领域的场景应用;在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探索建立跨区域人才资质互认机制;推动共建长三角知识产权交易运营平台,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合作机制。
在政务服务方面,《实施方案》聚焦企业开办变更、获得水电气、税费缴纳、不动产登记等高频事项,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比如,拓展企业开办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适用范围;开通具备“全类型、全事项、全流程”在线办理能力的企业变更登记全程网办系统,线上线下办理同步同标。
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朱宗尧介绍,作为本市数字化赋能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举措,“一网通办”已累计接入服务事项达3445项,办件量达到1.82亿。每天在“一网通办”上做出的评价超过了8万个,好评率达到了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