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西安疫情大规模反弹风险已基本控制 西安明确就医流程:首诊负责 今年拟向中小学生开放50小时观测 决不能以任何借口拒绝群众就医
第10版:中国新闻 2022-01-07
“中国天眼”取得系列重要科研成果

今年拟向中小学生开放50小时观测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新的一年,“中国天眼”(FAST)将有一个重磅操作:酝酿向全国中小学生开放1%的观测时间,也就是约50小时。

过去一年,科学家依托FAST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基于超高灵敏度的明显优势,FAST已成为中低频射电天文领域的观天利器。最新的一项重量级成果是:我国科学家利用“中国天眼”FAST获得的测量结果,为解决恒星形成三大经典问题之一的“磁通量问题”提供了重要观测证据。相关成果昨天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

开启理解恒星形成新模式

磁场在恒星、行星和生命的产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子云的星际磁场强度测量是全球天文界的共性挑战。以往科学界预测,在分子云变得致密之后,逆势增加的磁通量是被一种机制抵消掉了,这种机制叫双极耗散。在双极耗散模型中,恒星大约需要1000万年才能形成。

通过FAST,国家天文台庆道冲、李菂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采用原创的中性氢窄线自吸收方法,发现情况并非如此——FAST的结果揭示,分子云在致密云核阶段,即可超前达成磁超临界状态,可能存在比标准模型更有效的磁场耗散机制,使得恒星形成提前发生。这一研究推翻了双极耗散这种标准模型的预测,为解决恒星形成经典问题之一的“磁通量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观测证据。

“‘中国天眼’洞见了婉若游龙的星际磁场,恒星就诞生在浸润于协睦磁场波纹中的分子云中。”FAST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菂表示,但倔强的磁场到底是如何被提前耗散掉的呢?一切诞生都有微弱的回响,更多谜题有待FAST揭晓。

找到500颗脉冲星

脉冲星是大质量恒星死亡后的“遗骸”,一颗方糖大小的体积就有上亿吨的质量。脉冲星能够发射出高度周期性的脉冲,周期在1.4毫秒到23秒之间。被称为“毫秒脉冲星”的短周期脉冲星,可以与地球上最好的原子钟相媲美。发现脉冲星是国际大型射电望远镜观测的主要科学目标之一。截至目前,FAST共发现约500颗脉冲星——远远超过同一时期国际上其他所有望远镜发现数量的总和,成为自其运行以来世界上发现脉冲星效率最高的设备。

“FAST配备19波束L波段接收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脉冲星搜寻利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韩金林介绍,新发现的约500颗脉冲星中,包括一批最暗弱的脉冲星、挑战当代银河系电子分布模型的大色散量脉冲星、毫秒脉冲星、脉冲双星、一批模式变化和消零脉冲星以及射电暂现源等。“我们计划用8到10年把银河看个遍,期待有更多的原创发现。”

年观测时长超5300小时

这一年,FAST运行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年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远超国际同行预期的工作效率,为FAST科研产出起到重要支撑作用。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姜鹏表示,FAST科研成果产出已现井喷效应,“出好成果、出大成果”阶段已经开启。

姜鹏表示,工程团队将进一步提升FAST性能,开展FAST接收机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一方面进一步增加望远镜视场,增加望远镜的巡天效率;另一方面提高望远镜的频率覆盖,做更多科学目标的覆盖。”同时,团队还计划完成微波测距样机的研制,以达到全天候、全时精度的高精度测量,解决在测量技术上的“卡脖子”难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武向平透露了一则好消息:FAST正在酝酿向全国中小学生开放1%的观测时间,也就是约50小时。“帮助孩子们实现探索宇宙的愿望,希望此举能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将来成长为国之栋梁。”他说。

武向平还表示,希望中小学生贡献一些新颖的想法,比如找外星人有什么好方法、找一颗小行星用什么办法,然后由天文学家帮助他们实现梦想。今年科学家们将研究建立遴选机制,计划每年帮助“照亮”10个左右的想法。 本报记者 郜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