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江跃中 实习生 方鼎)“垃圾扔前分一分,绿色生活一百分”,在静安区临汾社区定时定点垃圾箱房附近,居民最近会听到这些亲切、可爱的提示语,同时看到“此处已纳入视频监控范围,请自觉做好垃圾分类”友情提示,居民们参与度、配合度更高了。这是近期静安区临汾路街道垃圾分类智能控制系统再升级后的场景,由最初单纯的视频监控,升级为24小时智能性监控,不光能看能监控,而且能说,还可以远程对讲,对违反垃圾分类规定的行为说“不”。目前,该系统已实现对20个居民区的100%全覆盖。
临汾路街道辖区面积2.12平方公里,有38个自然小区,826家沿街商铺,48家企事业单位,120个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是一个典型的居住型社区。近两年,垃圾分类的做法已经普及,但个别商家或是居民乱扔垃圾的陋习难改,事后查处成本也非常高。
之前,街道就协调各住宅小区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在垃圾箱房处安装了视频监控,在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早期发挥了积极作用。
如今,视频监控升级换代后,作用就更大了,当系统发现不正确的垃圾分类行为的时候,就会有“分类错误,再看看”的语音,有普通话版,也有上海话版。对违反垃圾分类的行为进行有效取证,屡教不改的,则为居委会、物业、部门开展治理提供有力证据。
该系统获益最多的莫过于各个居民区了。新系统应用下来,临汾社区乱扔垃圾和垃圾混投现象大幅度降低,湿垃圾数量由最多时每月1.3万桶,减少到每月1.1万桶。作为首批试点的恒安小区居委会、物业公司和保洁人员,都亲切地称智能系统为“电子志愿者”。临汾路街道不光对硬件进行了升级,还利用远程无线技术,将视频信号接入街道社区大脑城运中心“一网统管”平台,将原来的被动查看,变为主动发现,主动提醒。
当工作人员在社区大脑指挥室中,通过视频监控进行监管,发现有乱扔垃圾、垃圾箱房环境卫生差、垃圾满溢、设施设备问题等违规现象,就能通过视频抓图,生成网格工单,由政务微信平台派单给相应责任人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通过视频监控进行核查和监督,确认完成后予以结案,形成工单发现、派单、整改、反馈、核查、结案闭环管理,工单完成后,还可以进行查询、汇总、大数据分析等,对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建议。
临汾路街道还将继续推进,实现智能监控全覆盖,增加自动感知、自动发现、自动报警等功能,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