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善玉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成立十周年,回顾十年历程,上海沪剧院在创作发展中始终与城市同行、与时代同步,深耕本土文化,坚持迈步新征程、讴歌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上海故事,彰显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精神品格。
十年来,上海沪剧院创排了一系列精品力作。原创大戏敢于创新、勇于突破,代表剧目有《敦煌女儿》《陈毅在上海》《一号机密》《邓世昌》《回望》《董梅卿》《霓虹灯下的哨兵》《军礼》等,传统复排大戏传承经典、与时俱进,代表剧目有《雷雨》《芦荡火种》《红灯记》《江姐》《家·瑞珏》《大雷雨》《借黄糠》《碧落黄泉》《金绣娘》《魂断蓝桥》等,沪剧电影实景拍摄、表演升华,代表剧目有《雷雨》《敦煌女儿》。这些作品展现了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特征,弘扬主旋律、宣传正能量、歌颂真善美,成为“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舞台精品。
去年,上海沪剧院拍摄了沪剧《敦煌女儿》的电影,并将于今年与广大观众见面。通过电影技术把经过十年打磨的原创经典沪剧呈现于荧屏,一方面,可以将艺术家的精湛表演保留下来,另一方面,也将有更多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欣赏到这部作品。去年,上海沪剧院创排了《陈毅在上海》,通过沪剧讲述陈毅同志担任上海首位市长期间,团结工人阶级、革命干部、知识分子、民族资本家,为上海解放、城市建设、人民幸福做出的伟大贡献。创排期间,沪剧院全院演职人员、老艺术家和主创团队通力合作,在短短一个多月,打造出一部精品剧目,创造了在上海大剧院连演五场、场场一票难求的佳绩。
十年来,上海沪剧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沪剧院根据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创作注入源头活水,使作品来源于人民、回馈于人民。演出活动从农村郊区到高校企业再到剧场社区,遍及上海乃至全国的各个角落。上海沪剧艺术节连续举办五届,集合全市十余家国有、民营院团及广大沪剧爱好者共襄盛事,把老一辈艺术家倡导的“沪剧回娘家”活动发扬光大,增强了人民的参与度、感受度。
在根植上海的基础上,沪剧院将作品带到北京、宁夏、甘肃、陕西、四川、浙江、江苏、台湾等地,深受观众追捧,屡获赞誉。沪剧院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新理念扩大演出、活动、讲座的宣传力度,提升沪剧品牌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使沪剧艺术得到广泛认可。祝愿上海戏曲事业繁荣发展、再创辉煌!
从昆剧到淮剧到越剧,感受到职业生涯的变化,更领略到戏曲的博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