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方翔)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离不开留学海外的“上海小囡”,特别是其中的“潜力股”。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协和教育集团(中心)总校长卢慧文认为,让这些“上海小囡”把毕业回沪作为首选,需要打造权威的、全面的信息平台。
1月20日,上海市市长龚正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上海要持续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根本靠科技,基础在教育,关键是人才,要把招贤引才的大门敞得更开。对此,卢慧文充满信心。在她前期调研中发现,上海对于留学生特别是“上海小囡”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但是上海是要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上海所面对的“竞争对手”是纽约、伦敦等全球大城市,因而需要更好地“推介”自己。
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在卢慧文看来,人才不仅是指领军人才和尖端人才,更需在各领域中有发展潜力的人才,特别是许多留学生刚从学校毕业,在科研成果等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从未来成长来看,不少留学生潜力很大,如果能够在他们刚毕业时就吸引他们回沪,能够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人才的国际流动产生新趋势,留学生回国意愿明显上升。卢慧文认为,抓住这一特定时期,企业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可事半功倍。卢慧文通过与一些名校留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上海的知名企业很少到海外顶尖大学进行校园招聘,这让许多毕业生不知道在上海有哪些就业机会。同时,留学生们也缺乏对于上海产业结构,特别是像临港、“五个新城”等区域发展的了解,他们获得的有关上海信息,基本上在学校的一些论坛里分享的碎片化、随机性的信息,因而不够系统。卢慧文建议,上海市政府的有关部门应该牵头建网上平台介绍上海产业的发展,帮助上海企业与留学生建立供需对接。同时,相比于着眼于硬实力,卢慧文认为,对于留学生来说,真正持久的、有吸引力的是城市软实力,应该在对外宣传中,进一步提升留学生们对于开放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和城市精神、上海的海派文化氛围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