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上海两会上,“绿色低碳”依然是代表委员们热议话题。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过去的2021年上海减污降碳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带来了新市场和新业态,将助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提高资源利用率,更好地响应“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要求。
上海市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亚太及中国主席赵柏基认为,尽管上海已经对数字经济和绿色低碳发展形成了规划和部署,但尚未充分利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平台促进效应;同时,科研创新能力还不够突出,数字化技术对绿色金融发展的赋能作用尚不明显,部分规范标准仍有待完善。
为此赵柏基委员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关于推动数字经济与绿色低碳协同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建议聚焦重点产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实现平台化赋能。上海可以充分发掘和利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平台促进效应。
赵柏基建议,发挥上海在完善数据条例方面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范围扩大至长三角地区,形成区域辐射、共享开放的运营模式。同时,利用长三角地区的低碳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跨行业、跨区域、跨企业的相关研发数据,解决约束科技创新发展的数据壁垒问题。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数据资源使用效率,释放数据资产的科创价值。
针对战略新兴产业领域与浙江省、江苏省合作探索国际前沿科创课题;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与江苏省、安徽省合作提升人工智能、5G技术、大数据,通过搭建以数字赋能的科技创新平台,提升传统实体经济中的应用效果。
碳市场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助推,从而进一步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赵柏基建议,以上海市为中心、长三角地区重点行业企业为辐射范围,尽早实现生产行为直接上云,实时统计碳排放量,利用大数据分析,科学规划碳配额,将碳价格维持在合理水平,促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绿色金融线上交易系统,引入区块链等数据保护机制,借助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大环境,探索碳金融衍生品线上交易,加强与绿色金融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确立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的地位,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顺利实现。
本报记者 解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