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建立评估机制  盘活“沉睡空间” 如何提升上海香精香料的国际话语权 “数字经济+绿色低碳”辐射长三角 吸引海外“上海小囡”毕业回沪 让文艺“海漂”真正热起来
第7版:上海两会/话题 2022-01-22

建立评估机制 盘活“沉睡空间”

市人大代表坦言不能“眼睁睁看着优质资产沉睡、荒芜”

本报讯(记者 杨洁)土地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拿到地,项目竣工后却长期空关闲置,怎么办?在今年上海两会,市人大代表、上海巨明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诸巨明带来了一份盘活“沉睡空间”的建议。

“近年来,上海建设用地指标已到规划上限,只能通过减量化方式来平衡。”诸巨明说,一方面受到建设用地指标限制,一些重大、优质项目无法落户,部分企业扩大再生产提出的扩建要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一些已建成的项目因市场和历史原因长期空关闲置,宝贵的土地资源的浪费既阻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让社会公众对政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印象。在调研中,诸巨明见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商业地块或工业厂房被拍卖或转让后,业主以资产投资为主,迟迟不招租或经营开发,而是等待资产升值,空置时间长达六七年。虽然政府与业主多次协商,为盘活项目牵线搭桥,但由于理念目标不一致,始终没有盘活资产和土地,“由于不掌握土地使用权,且财力有限,政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些优质资产沉睡、荒芜。”

诸巨明发现,原国土资源部出台《闲置土地处置办法》针对已转让而未开发的土地,对于已竣工项目的闲置,目前尚无立法规定如何处置。“建议有关职能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对全市闲置三年以上工业、商业资产的评估认定机制,出台相应办法;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支持属地政府对闲置资产收购处置。”诸巨明代表说,这样有助于加快盘活宝贵的资产资源,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