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每棒110米 火炬可留作纪念 冬奥入环记
第10版:冬奥前奏 2022-01-29
本报特派记者进京了

冬奥入环记

 

主媒体中心内悬挂着巨大的灯笼 特派记者 厉苒苒 摄

消毒机器人在工作 图 新华社

主媒体中心外景 图IC

祝福语展板 特派记者 厉苒苒 摄

扫码看特派记者新冬奥视频

进京了!昨天,本报首批特派记者在倒计时一周之际进入冬奥闭环,开始冬奥采访工作。

最熟悉的一段旅程,却因为北京冬奥会而有所不同。防疫环节丝滑严密,志愿者服务热情细腻,配套应用科技智造……1000多公里的辗转进入闭环后的点点滴滴,进京一路记者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筹办中的“细节控”。

进环 丝滑严密

针对境外入环人员,所有媒体酒店都在机场安排班车,抵达后必须立即进行核酸检测,其间不允许走出房门。而对于类似记者这样的境内采访人员,可以自行抵达酒店后,经过相关手续的查验,直接进环。

在酒店外,蓝色的宣传画将整个区域全部封闭,“冰墩墩”的宣传画背后就是奥运闭环。所有记者在进入闭环前,都必须持有96小时内两次核酸报告且间隔必须超过24小时。疫苗接种证明、北京健康宝、行程码……只有这些全部通过查验,眼前的铁门才会缓缓打开,将记者收入闭环。

昨天的进环途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因为佩戴的是普通医用口罩,在一开始,记者竟然被“拒之门外”。工作人员强调了闭环内必须全程佩戴N95/KN95的口罩,随后赠送了记者一枚,看着记者安全佩戴之后才放行进环。

核酸检测也是所有环内人员的必修课,在酒店班车区域,就贴心安置了一个移动房搭建的核酸检测点,所有媒体人员上班车前,都会先去那里“打卡”,进行核酸检测。这也从最大程度上保障了环内的安全。

在班车上,所有的座位都严格按照安全距离,张贴着间隔入座的提示。据介绍,在前往东京奥运会实地体验之后,北京奥组委有关方面重新做了一个交通计划,确保每一辆车到了50%的就座率就发车,后头的车随时补上来,不让记者在候车区停留时间过长,也保障了乘车人在车上能始终保持安全距离。在北京冬奥会的摄影记者席,每隔一个座位会贴上尼龙绷带,用一个罩子罩在座椅上头,提醒大家要间隔。

深夜11时,当记者从新闻中心回酒店时,依然看到身穿防护服的防疫工作人员,一丝不苟地进行整车消毒。

服务 细致用心

冬奥会期间,主媒体中心将是全球注册平面媒体和转播商的赛时总部,既是报道和转播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盛况的国际新闻编辑部和电视信号制作及传输中心,又是国际奥委会媒体运行、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和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的赛时指挥部,它将成为让世界了解冬奥、了解北京、了解中国的窗口,并为全世界的媒体记者带来精准服务。

本届冬奥会,本报在主新闻中心租借了独立的媒体工作间,这也是全国地方媒体中唯二拥有独立工作间的。入驻独立工作间的第一步,迎接记者的竟然是一个相机镜头。原来是志愿者服务团队特地安排的一个小小欢迎仪式。用拍立得拍下照片,还请记者在一张签到卡上写上对北京冬奥会的祝福。不一会儿,这张祝福卡就出现在新闻工作间门口的展板上,欢迎照片上的笑脸,让这个冬夜多了许多暖意。

将所有媒体包以及各类场馆介绍物资贴心准备好,记者在独立工作间进行宣传布置的时候,接连有数位志愿者主动上门,询问需求。也是在他们的帮助下,记者才在最快时间里完成了“装修大业”,将工作间布置出新民特色。未来,这个工作间也将作为前方演播室进行视频直播。

据了解,服务主媒体中心的志愿者团队大都来自包括中国传媒大学等在内的北京高校学生。尽管每天工作近8小时,但所有人都对自己能参与冬奥感到特别自豪。

现场 中国智造

要说北京冬奥会的主新闻中心与历届冬奥会的新闻中心有什么不同,大概就是各种智能设备的大范围使用。

走进新闻中心大门,首先正面遭遇的是个消毒智能机器人。白色圆润的外观看上去有点像吉祥物冰墩墩的兄弟。据悉,智能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是设计者根据工作地点的特点、范围,预先在它的控制终端程序里设计了相应的指令,而后它就按指令进行不知疲倦的工作。乍一听好像并不复杂,但实际上它是基于5G基础上的智能终端设备之一,也是5G应用场景之一。通过智能设计,机器人会精准辨别前方障碍物,并绕行继续工作。

越是精细化,越需智能化。据了解,类似新闻中心里这样的智能机器人,遍布北京各个冬奥会场馆,还拥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和形态。有防疫+消杀+巡检智能机器人,当它发现有人在场馆内不戴口罩时,会主动上前提醒你戴上口罩;有医疗预检机器人,顶着“方脑袋”的智能导览机器人会闪烁着“大眼睛”介绍医疗环节,指引病人前往医疗中心;还有的智能机器人负责将重要的文件、材料等物品,从一个区域送到另一个区域,解决了冬奥闭环内各环域之间材料传送的问题。所有智能机器人的使用,是为了尽量减少冬奥会闭环内的人与人直接接触,从而降低疫情传染风险。

服务于不同场景的各类智能机器人成为北京冬奥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项项中国智造在冬奥应用中大放异彩。

特派记者 厉苒苒(本报北京今日电)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