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和小精灵做邻居 时光沙漏 “别人直播带货,我带工作岗位” 愚园路霓裳茶舞重起舞 遛狗遛进医院? “她就是个要求非常高的人”
第4版:社会新闻 2022-02-09

时光沙漏

董纯蕾

自立春至大寒,时光如沙漏般流逝,美好在影像中一帧帧定格。当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的创意,在北京冬奥会开幕那一瞬间惊艳了世界,当“中国式浪漫”,在此后的好几天时间里持续“刷屏”,我的脑海里却反复出现一位大科学家的身影。

竺可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与地理学、历史气候学与物候学的奠基人。陆游曾赋诗曰,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竺可桢用实践证明了,花语石言皆可贵,观天知地最动人。这便是物候,竺可桢先生是洞悉其中奥秘的,且珍爱如宝。“3月12日,北海冰融。”“3月29日,山桃始花。”“4月4日,杏树始花。”“4月15日,紫丁香始花。”“4月20日,燕始见。”“5月1日,柳絮飞。”……自1921年海归的第二天开始,直到1974年逝世的前一天,先生五十余年如一日,细致入微地观察并记录着每一天的天气与物候,记录着自然界一花一草一木一鸟一兽的变化。

1974年2月6日6时,天空尚未大亮。84岁的竺可桢从病榻上勉强支撑着坐起身,打开收音机听天气预报,并在日记本上颤颤巍巍地记下:“气温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东风1至2级,晴转多云……”这是先生的最后一篇日记,翌日他便与世长辞。这些宝藏日记,保留下来的便有1300多万字,纵观世界各国的物候著作,如此翔实的物候日记都极为难能可贵。

所谓物候,仿佛是大自然悄无声息地吐露给人类的心声,指的是生物长期适应光照、降水、温度等自然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小到农事,大到社会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牛奶可乐经济学,巧克力经济学,一碗面看房地产景气指数……对各种身边的经济学,我们并不陌生。而二十四节气,便是我们身边的最熟悉的物候学。

当我们在谈论节气的时候,我们在谈论的不仅仅是静谧、美丽的节气美图,还有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碰撞而产生的众多美丽火花。中国那么大,节气那么美,我想去看看,看看更多时光沙漏的隐藏细节。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