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制作的回丝画“卧虎”
◆李涌金
我的收藏品中有一幅回丝画《卧虎》,它是40多年前我自己制作的。每次看到这幅画,总会让我回想起以前的那些事。
我从小学起喜欢画画,更喜欢上美术课。在上海洋泾中学读初中时,还担任学校的学生美术组组长。作为66届初中生,当时毕业前有一次考艺校的机会,我报考上海轻工业学校美术班。记得这是一次无主题的自创绘画考,我画了一位知识青年打起背包向前方,背景是广阔的群山田野,自感满意。可惜不久后“文革”开始,报考之事也没了音讯,我也如画中人一样,打起背包来到了崇明农场。
1975年,我从崇明农场调到上港八区做了一名装卸工,在装卸三队入党。大约1981年,我从装卸队借调机关工作,恰逢工会筹办职工艺术文化节,一下触发了我的美术爱好,我尝试创作回丝装饰画,因为机修车间工人揩机床都用回丝,取料方便。
一大堆五颜六色的回丝摆在面前,创作什么主题呢?我左思右想,决定以“虎”为主题:一来我是1950年出生的,生肖属虎。二来老虎色彩丰富,用回丝制作更能展现皮毛的质感。三是我参加工作后一直在第一线干强体力活,并且带头打硬仗,老虎可以展示男子汉的坚强。
主题确定,我从画报上选了一幅老虎画作为范本,选了一块三夹板作为基板,拿起镊子开始制作。可很快发现回丝放在三夹板上很容易滑动,制作困难。于是我琢磨先把白胶涂在夹板上,再用一些绿色回丝粘成底色,这样就不易滑动了。夜深人静,我在灯下一层层铺垫,一丝丝调整。经过几个夜晚的奋战,一只斑斓猛虎呈现出来。深绿树丛中,卧虎长啸,威风凛凛。这幅“老虎”回丝画在职工艺术节亮相后大受好评并获奖。
后来,我从上港八区抽调到上海港务局机关工作。上海港的职工艺术文化舞台更大,我参加了上海港职工收藏协会并担任副会长。我寻思将自己的业余火柴收藏爱好和企业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于是用10万根火柴梗,按1:300的比例,制作了上海港模型。这件作品取名《金色的海港》,由现代化码头和集装箱巨轮组成,艺术性地展现了百年老港装卸繁忙、蒸蒸日上的情景。
2003年,上海港国际集装箱吞吐量一举突破1000万标准箱大关,港务集团在外高桥码头举行庆祝活动,我的《金色的海港》应邀展出。
40年过去了,我曾三次搬家,但这幅《卧虎》回丝画一直挂在家中。每次看到它,总会让我回忆起那些年在港口码头多装快卸、力争第一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