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区正焕发勃勃生机 李志翔 摄
阮仪三
王凯
李晓江
韩冬青
贺云翱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左一)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住建部总经济师杨保军(右一)共同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规院苏州中心揭牌。王亭川 摄
大约50年前,还在读本科的李晓江和十来个同学半夜乘坐老式火车从上海来苏州调研传统建筑,在虎丘山下等待景区开门,时方东方泛白,他们就靠在一户人家的院墙休息等待。此时这户人家的门“呀”地开了,早起的主人看到这一幕甚是心疼,立刻把他们全部请进屋去,把家里所有的床都让给他们休息直到虎丘开门。
那是李晓江第一次结缘苏州的故事,素昧平生的一家人,感动了他50年。2022年2月9日,苏州市会议中心,李晓江——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向媒体记者们回忆了这段往事。
时光滚滚向前,城市依旧鲜活。漫步苏州这座拥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依然是旧时模样;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也大抵未改淳朴和善良。
今年是苏州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如果40年时间是一把标尺,那么它丈量着苏州城市发展的历程,亦见证了古城面貌的变与不变。2022年2月9日,是虎年春节大年初九,苏州召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咨询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着眼未来40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共商苏州古城保护大计。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住建部总经济师杨保军,江苏省住建厅厅长周岚及十多位城市规划、古城保护、文史研究方面的顶尖专家出席会议。苏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吴庆文主持会议。会上,曹路宝、杨保军共同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规院苏州中心揭牌。
“头脑风暴”
看到参加会议的专家名单,毫无疑问这是一次顶尖的“头脑风暴”。除了杨保军及周岚,出席的专家还有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阮仪三,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主席、新加坡大学建筑系咨询委员会主席刘太格,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伍江,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常青,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段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原院长李晓江,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张泉,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韩冬青,贝氏建筑事务所总裁贝建中,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叶斌、杨新海,同济大学教授张松,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苏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吴永发等。
会上,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党工委书记、姑苏区委书记方文浜汇报了苏州古城保护工作的有关情况。他表示,保护区将围绕苏州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和保护区、姑苏区成立10周年,大力弘扬“主动担当、奋勇争先、高效务实”的精神内核,扎实开展古城保护更新工作,让本地人深刻感到幸福生活在苏州,让来打拼的新苏州人深刻感到创业希望在苏州,让来旅游的客人深刻感到休闲惬意在苏州。
与会专家们分别发表了他们对苏州古城保护与更新的观察、观点和建议。杨保军表示住建部将继续支持苏州探索新模式、新机制,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古城保护更新。阮仪三建议苏州加大运河沿岸遗产开发。刘太格认为苏州是美和艺术的象征,其建筑、园林、道路综合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李晓江提出让创新进入传统,既要保护住它传统的建筑风貌,又要去开拓既符合历史传承又符合未来需要及美的当代建筑,为古城的未来创造新的精神。
古城恒古
追溯既往,从公元前514年建城以来,苏州就成为江南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亦曾作为中国首富之城,繁盛无比,人间天堂之誉,未为过也。苏州古城的位置至今未变,是全国唯一一座在原址上不曾变迁过的城市,时间是2500年,与宋代苏州《平江图》相对照,总体框架、骨干水系、路桥名胜基本一致,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古城之内,物质文化遗产极其丰厚,承载着极其丰富和灿烂的地方文化艺术,是吴地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生活精致的人间天堂。苏州古城,是苏州得天独厚的文化品牌,是苏州的城市特色和城市魅力所在,也是树立苏州城市形象的风景线和生命线。
苏州古城的保护与更新实践在全国起步最早,且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建国以来,苏州就高度重视古城保护工作。1982年2月8日苏州市成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则是古城全面保护的肇始。在新思想、新体制带动下,苏州古城保护跳脱传统思维,以世界眼光实施战略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古城保护全面迈入新时代,苏州对古城保护的价值认识、思想内涵、保护对象、保护手法、工作路径、实施保障等均进行了创新性探索。
经过不懈努力,苏州古城保护获得了世界级肯定,摘取了具有城市规划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2014年“李光耀世界城市奖”成为全球第三个、亚洲第一个获得该奖的城市。苏州还是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是全球首个“世界遗产典范城市”(2018年世界遗产城市组织第三届亚太区大会)。
苏州的古城保护,实现了古城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动态平衡。在具体保护实践中,积累、总结了不少可供国际借鉴的丰富经验,形成了独具一格、实施有效的古城保护范式和苏州经验,如:规划引领,搭建系统的保护体系;应保尽保,进行全面全要素的保护;以点带面,探索渐进式更新范式;以用促保,保护与发展相互促进;以人为本,营造宜居的人民古城;多元支撑,建立可持续保障机制。
曹路宝:
绵绵发力、久久为功、慢慢见效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对各位专家长期以来给予苏州古城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表达了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各位专家的发言充分表露出对这座2500多年的古城的深厚感情,大家作为重要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多年来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市委市政府将认真研究吸收专家们的宝贵意见,充分融入到下一步工作中,他希望各位专家一如既往关心支持苏州发展,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出谋划策,为苏州古城保护工作提供更多指导和帮助。
曹路宝指出,面向下一个40年乃至更长时期的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始终坚持保护优先,坚持整体保护,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系统观念。曹路宝强调,要把古城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研究保护,永葆敬畏之心,像对待老人一样对待古城,下足绣花功夫,小心翼翼对待,从老城建筑,到街巷肌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再到原住民生活和方言,要把传统民俗都保护下来。未来的40年,不仅要保护好面积19.2平方公里的古城,还要保护好苏州全市域的江南水乡风貌,用“大苏州”的理念呵护好“水乡基底、四角山水”的山水格局系统,着力抓好太湖生态保护、长江大保护、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及古镇古村落等与苏州山水资源密切相关的大事要事。
曹路宝强调,要坚持绵绵发力、久久为功、慢慢见效,统筹“保护更新老城、开发建设新城、新城反哺老城”,不断理顺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强化服务保障,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和总部经济等,唤醒古城活力,始终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把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杨竹一 邱如明 冯丹霞 朱桂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