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6日 星期五
“非常成功,非常了不起” 件件小事  串起温暖回忆
第7版:新冬奥/北京冬奥会特别报道 2022-02-19

件件小事 串起温暖回忆

各国参与者点赞北京冬奥贴心服务

志愿者为记者手绘“冰墩墩”口罩 特派记者 李铭珅 摄

“雪童”在比赛间隙“冲进”赛场清扫冰面 图 新华社

班车引导员志愿者(左)为外国工作人员提供咨询服务 图 新华社

北京冬奥会即将落幕,通过个人社交媒体,各国运动员频频向网友们分享着冬奥期间的美好经历。一些已经完赛回国的运动员,更是刚刚离开就已想念。

从舌尖到心上,北京冬奥会的服务专业高效又贴心周到,赢得了各国参与人员的广泛好评,让世界为中国点赞。

中国味道

当冬奥会遇上新春佳节,给各国运动员一个不一样的春节,成为北京奥组委工作重点之一。

1月25日是中国传统的“小年”,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场馆餐饮服务保障团队为正在忙碌制作冰壶场地的加拿大制冰师们准备了美食拼盘,拼盘中既有奶酪、火腿,也有饺子和点心。饺子还分为荤素两种馅料,拿着刀叉品尝中国美食的加拿大制冰师竖起大拇指。

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北京冬奥美食已经在全球圈粉。为了让运动员们更好地感受“舌尖上的中国”,餐厅师傅们也没少花心思。有很多外国运动员并不知道麻辣烫、涮羊肉怎么吃,蘸料中的芝麻酱和韭菜花放多少,厨师们就亲手去帮他们调制。有一次瑞典的一对双胞胎吃完特调蘸料后赞不绝口,马上找厨师又调了一碗。美味可口丰富的菜品让餐厅成为运动员最集中的地方。2月1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到延庆冬奥村考察时,就笑称:“在村里待上三天,我会再长十斤!”

言出必行

班车是一场大型赛事的高效顺畅的保障,班车点上也曾发生不少故事。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场馆交通服务副经理谭栋天就与一名俄罗斯记者“不打不相识”。

一天比赛结束后,5名俄罗斯记者希望登上一辆已没有座位的班车,现场值守的谭栋天上前劝阻,“一是我不希望车上人太多,出现防疫风险;二是我希望从我这里走的记者,都能坐着回到主媒体中心。我和他们说,‘你给我10分钟,马上会有下一辆车’。但他们根本不相信,我就指着自己的证件说,‘我是交通服务的副经理,你要相信我’。”结果,只用了5分钟备车就赶到了,俄罗斯记者上车后,一边挥手一边高喊,“Tan(谭)!Tan(谭)!”回想那一刻,谭栋天仍然激动,“我向他们证明了中国人言出必行!”

庞大准时的班车体系,周到热情的班车志愿者,难怪开幕式结束后,巴赫主席在返回酒店途中,在车上的服务手册写下了感谢信。到达酒店临下车前,他还轻轻敲了敲驾驶室的挡板,一边竖起大拇指一边说:“感谢优质的服务,感谢为冬奥会的付出。”并向工作人员赠送了奥运纪念徽章。

温暖人心

在张家口赛区的冬季两项赛场,寒风之中,一件件暖心小事让在此工作的外国记者感受到如春日暖阳般的温暖。

2月5日14时,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OBS)想要在混采区内增加一些转播商的点位,便来到转播业务领域群求帮助。转播领域六名志愿者迅速戴上手套,拿上雪钻帮助解决。天气非常寒冷,地面上的雪已经结成冰,屏障栏杆很难插进地面固定。六名志愿者都是女孩子,她们一起趴在栏杆上,利用身体的重量把栏杆压进地面固定位置。伴随着一声声的:123!123!123!OBS的难题被完美解决。

一位瑞士专家年轻时曾受过外伤,一旦遇到工作繁忙就会犯病。这次因腰痛发作,他被转运到北京协和医院冬奥病房。院方给予了“药物+封闭+理疗”的组合式治疗方案,给患者中医按摩治疗,按摩后患者身体灵活度明显提高,惊叹“中医按摩真的太神奇了”。

2月13日,张家口赛区迎来降雪,气温也随之下降。当天有两枚金牌要产生,志愿者张鸿博早早地把御寒衣物穿戴好,把冬奥暖贴贴上,在岗位上守候。执勤期间张鸿博注意到两名中方工作人员陪同一名美国工作人员,在雪中观赛长达两个小时,但穿得很单薄。张鸿博于是将兜里的两个暖贴送给了他们。他们相视一笑,简单聊了几句,张鸿博又回到了自己的岗位。

在日常工作中讲好中外情谊故事,冬奥会成为架起一座座友谊之桥的起点。

特派记者 厉苒苒(本报北京今日电)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