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9日 星期四
机场联络线99根墩柱完工 最大限度保护保留好里弄建筑 为“天大的小案”激活刑事保护 沪首个离店取餐规范指引出台 更好汇聚一流人才 成就一流人才
第2版:要闻 2022-02-22

为“天大的小案”激活刑事保护

纪玉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五起人格权刑事保护指导性案例。有关负责人介绍,本批指导性案例主要选编了精神性人格权刑事保护的案例,而且,在刑法规定意义上讲,基本都是较轻罪行的案件。这些案件虽然看似“小案”,但对当事人来说,却是“天大的事情”。如有的受害人因遭受网络诽谤,遭遇“社会性死亡”。

看到年轻女性取快递,就捏造其出轨快递员;为了报复,在网上散布交往期间拍摄的前女友裸照、视频;在酒店客房内安装偷拍设备,偷拍入住旅客性行为后贩卖……这些行为严重影响当事人的生活,有的甚至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后果。被造谣出轨的女性遭受大量网络诽谤攻击,丢了工作,陷入抑郁;被散布裸照的受害人备受舆论压力,服毒身亡;被偷拍者的私密生活被贩卖、观看,其他人的安全感也由此受到不小的打击……

为“天大的小案”激活刑事保护,是对公民人格权利和尊严的守护。尤其在网络时代,诽谤、侮辱、侵犯隐私等违法行为的后果可能会有几何数量级的扩大,像“杭州女子被造谣出轨”一事,就有数以亿计的阅读量、数以万计的讨论人次。依法严惩此类犯罪,不仅是为了维护受害人合法权益,也是为了增强公众安全感,提高违法成本,防止人们的名誉和隐私被肆意侵害。

最高检发布指导性案例,意味着对这些案件的处理不是停留于个案,而是总结指导意义、形成普遍标准。比如,如果网络诽谤犯罪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就应当适用公诉程序处理。这比由受害人提起自诉,维权成本就低了很多,避免受害人陷入“取证难、举证难、证明难”的困境。又如散布受害人裸照、视频等,无论获取行为是否合法,只要恶意对外散布,均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侵害他人权益、触及法律红线,就应付出相应代价。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普遍希望自己能生活得更安全、更有尊严。另一方面,网络等技术发展也让违法者有了更多“武器”,出于各种目的破坏他人生活的安宁。这不仅需要司法部门回应人们的期待,也需要更加完善法律体系,为公民权利和尊严戴上更严密的“保护罩”。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