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曹杨新村街道群防群治演练举行,图为人流密集场所个人极端行为应急处置 本报记者张龙 通讯员盛佳妮 摄
本报讯(记者 江跃中)“调控‘鹰眼’摄像头,追踪撞人逃逸肇事者!”“请就近微型消防站根据现场图传锁定着火点,尽快前往处理!”“中心收到用电智能监管系统报警,疑似居民在室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请相关人员立即前往制止!”今天上午,在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内,几位群防群治工作人员围坐一团,紧盯“一网统管”智联普陀3.0大数据管理平台智慧屏,在大家灵活高效、有条不紊的配合下,各项“突发警情”全都在20分钟内妥善处理。这是该街道举行的社区街面群防群治模拟演练中的画面,演练对肇事逃逸、寻衅滋事、突发火情、电动自行车入室充电四种模拟场景进行处置。
本次演练围绕“应急处置精准有效、突发事件应对迅速”,采用实地、实战、指挥中心与现场互动、主演练现场和分演练现场并行的方式,突出在社区街面群防群治过程中,如何做好服务保障、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各保障单位之间的协同配合等工作重点,为街道的平安建设再加码。
各项“黑科技”智慧设备的应用,是本次演练的重头戏。在肇事逃逸的演练场景中,超高清智能摄像头“鹰眼”,可以辅助工作人员根据志愿巡逻队描述的体貌特征,在高清影像中尽快锁定“肇事者”。具有40倍超强变焦功能的“鹰眼”支持全时段、广角度、高精度监控在建工地、公共道路和居住区,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自动识别、发现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
现场还模拟演练了个人极端事件的应急处置。几名警察在路口发现了一名“可疑男子”,对方情绪十分激动,可能对周边群众存在潜在的安全威胁,便立即上前询问。眼见有人靠近,对方突然开始推搡,警察立即抽出警棍将男子制服。“报告指挥中心,‘寻衅滋事者’已被制服!”
本次演练的“主阵地”——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是曹杨新村街道于2020年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建成的社区治理“智慧大脑”。该中心通过对接区大数据中心、整合智慧服务提供方及加密感知终端,打通数字“经络”,针对治理痛点难点堵点以及群众的“急难愁盼”,落地了一系列“一网统管”应用场景,如解决高空抛物问题的“曹杨眼”、监管安全的“电子梯控”、监督垃圾分类的“人工智能”、攻克飞线充电顽疾的“四件套”充电设施等,是推进曹杨社区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