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武
我虽年过八旬,可对手机竟无比钟情,出门必将其带上。便于听新闻、看微信、收付款、接来电是一方面,还有个从心底不可忽视的“使命”:记录“步数”。
老年人每天走五六千步,是最适宜的健身方法。曾想买只计步器戴手腕上,小孙子告知我:“手机上有个‘微信运动’,可时时刻刻帮你记录着当天所走的步数,准确无误!”经孩子一指点,学着一拨弄,我高兴得几乎跳起来:嗨,这玩意儿真灵验。从此,我把手机当“知心小蜜”,形影不离。
心中有“数”,健康意识增强了。以往,我玩电脑,看电视,常常一坐半天。而今坐着坐着便坐不住了,“要挣步数啊”,赶快爬起。
心中有“数”,就会巧安排,添韧劲。譬如,晨起上菜场,下午去图书馆,迈开腿,哼着歌,甩开膀子走向前。每天兼顾做事走四五千步,抽空社区里再晃晃,一天6000步的要求即达到了。
而今,我6000步能一气走完,走速亦明显加快。这说明坚持锻炼已有功效,天天收到一些老友的“跷指”“点赞”,无疑也是为我添加了精神力量吧。
手机上的“运动步数”,还可洞察亲人朋友的有关状况。孩子不在身边,我便经常留意手机上他们的“运动步数”,少了,即问原因,是手机未带身上,还是懒惰、身体抱恙;太多,也提醒他们,运动要适度。孩子也会这样待我,如此相互关心,也是件好事。
“步数”,就是目标,就是指望。心中有了“目标”和“指望”,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健身如此,做其他一切事情又何尝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