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伟坚
1972年底,我被分配去长江北岸的安徽建新农场务农,家人自然要为我张罗出发的行装。
凭着一张粉红色的上山下乡通知单,可以购得当时紧俏的基本生活品,可是欲买一只装这些物品的箱子时,却卡壳了。毕竟要带上的衣物杂品不少,按照父母的想法,去买一个樟木箱大小的杂木箱。只是将周边所有的家具店跑遍,也不见踪影。市面上只有比它小一半外面用红漆牛皮纸饰面的三夹板箱子,容积小且不牢固。
眼看第二天就是送行李的日期,但是父亲却不肯放弃。星期天一大早,父亲揣上那张粉红色的通知单又出发了。由进及远,四川北路曹家渡徐家汇……一路转悠,结果自然还是踏破铁鞋无处觅。
已是中午时分,父亲走进了石门二路上一家木器行。之所以称木器行,这里除了售卖家具等木器外,还修补旧家具。环顾四周店堂里也没有所需的样式。看父亲失落的样子,柜台后面一位上了年纪的营业员上来询问,父亲掏出了那张通知单,说起欲买大木箱的原委。老者听罢不语,思忖一番后说你等等,转身进了板壁后面的库房。待他再露面时,招手示意父亲进库房。哇塞,一只崭新的大杂木箱赫然在目!不待父亲高兴,他指点着箱盖上一个缺口说你看看碍事吧?父亲这才看清楚箱盖上有个被砸出的瘪塘。老者说上个月我们进了一批箱子,因为这个箱子有破损,所以准备退回工厂去。听了你的情况我与上级电话联系了,便宜2元作处理品卖给你。好好好,父亲满心喜悦,折腾了一个上午的疲惫此刻已经无影无踪。
营业员帮忙着将杂木箱抬上人行道,但父亲扬手招来的三轮车师傅却死活不肯做这笔生意:“送儿子下乡,你正是最花钱的时候,能省就省点。”师傅说:“我用三轮车送你到公交车站,一起抬上车!”父亲连声感谢,三轮车师傅却笑着连连摆手:“我家小把戏也是去安徽,保不准和你家儿子在同个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