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青年代表举手表决,体验社区治理听证会
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的三会制度如今已在全市推广 本报记者 刘歆 摄
扫码看视频
本报记者 姚丽萍 屠瑜 杨欢 李一能
上海,“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首提地。
昨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全过程人民民主,备受关注。
在上海,从三会制度、立法联系点到选民登记……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创新实践,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个个鲜活案例,生动述说——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在阿拉身边!
城市更新
三会制度帮了大忙
85后张丞俊是一位“小巷总理”。春江小区,是一个使用了40年的小区。
3年前,当年轻的“小巷总理”走进黄浦区五里桥街道龙华居民区春江小区,就有了一个心愿——让这个老小区旧貌换新颜。靠什么梦想成真?三会制度,用起来!
20年前,三会制度——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发端于原卢湾区五里桥街道;然后,推广于黄浦区、发展于全上海。
2006年,上海开始在各居民区试行三会制度。2017年,三会制度写进《上海市居民委员会工作条例》。一个居民自治制度,从一个区域试点,经历了近20年的打磨,时间验证了这种制度的可行性、有效性、可复制性、可推广性。其中,透露出的重要信息是:三会制度的法律地位已经确立,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社区事务,行之有效地组织听证、协调、评议,将是居委会必备的“看家本领”;居民训练有素地参与实践三会制度,也将是提升自治能力、提升家园品质所必需。
再看看春江小区。3年来,春江小区一直走在更新之路上,去年还实现了老楼装电梯“零”的突破。加装过程中,三会制度帮了大忙。其实,不只春江小区,2017年以来,三会制度在上海最广泛、最具有影响力的社区实践,莫过于——老楼装电梯。去年,上海全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1000部电梯成为政府实事项目,实际完成1579部,较之过去10年的3倍还要多。一年里,上海社区抗疫、加梯“两不误”。回头看看,哪一部成功加装,不是党建引领下三会制度的鲜活实践,不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一线脚踏实地的创新创造!
今年,老楼加梯,上海再新装2000部,而这仅仅是一种微更新。加梯之外,还有更多的小区物业管理、社区美丽家园建设、为老服务等一系列治理课题,需要三会制度来征询、协商、表达、倾听、平衡、推动、解决。可以预见,城市更新进程中,三会制度还要继续帮大忙。
去年底,长三角基层民主协商论坛透露:未来,三会制度将要呈现新景象——广覆盖,在社区代表会议、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街区党建共治联盟、零距离家园理事会等各类议事平台上,都不缺席;深挖潜,进楼宇、进园区、进街区,面对基层治理碰到的新课题,都要有所作为;亮品牌,推动上海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最具影响力、引领性、前瞻性的超大城市社会治理品牌。
立法联系点
覆盖16个区功能不断拓展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长宁区虹桥街道全国基层立法联系点时指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长宁萍聚工作室党支部书记朱国萍说,两年多来,虹桥街道全国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征询范围从区域拓展到了全市,征询方式从座谈拓展到了线上线下并行,征询时段从立法中拓展到了全过程,通过“三拓展”,实现了立法意见建议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截至目前,共完成67部法律草案的意见征询工作,征询覆盖万余人次,提出建议1363条,其中101条被采纳。
立法由人民参与,法律由人民制定。虹桥街道全国基层立法联系点坚持不断拓展征询覆盖面,争取做到民主参与主体一个都不能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草案)》的法律意见征询过程中,立法联系点与长宁区残联合作,首次开展了针对残障人士的专题意见征询;通过和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合作,邀请学生家长和学生代表,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还通过在线直播等形式,为学生呈现了一堂精彩的普法课。座谈会启发学生由被动的普法对象向主动的法治建设参与者转化,是一次“以立法意见征询推动普法”的有益探索。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的法律意见征询过程中,联系点在居民区召开座谈会,邀请曾经被骗过的受害人现身说法,同时通过征询,强化他们在今后遇到权益受损时,马上能够想到用法律来维护合法权益。鉴于电信网络诈骗运作模式专业化等特点,立法联系点还通过联系青浦监狱提供协助,首次向在押的电信诈骗犯进行征询,逆向思考,补足制度漏洞,让其在改造过程中,对法律产生真正敬畏,进而达到尊法效果。
特雷通集团丹麦籍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李曦萌,在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草案)》的法律意见征询中表示,尽管自己是外国人,但在中国发展,看到自己的意见也能在立法这样的大事中被重视,着实兴奋。这是中国式民主全过程、全覆盖的一种表现。立法联系点通过增强外籍人士民主实践的体验感,让他们成为愿意讲中国民主故事的一个有说服力的群体。
今天,在上海,覆盖16个区的立法联系点,正着力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最鲜活载体、最响亮品牌,联系点功能从参与立法向监督执法、促进守法、宣传普法拓展。
选民登记
首次“长三角互通”太便利了
去年9月进入选举季以来,万千上海选民亲历“中国式直接选举”,见证全过程人民民主。11月16日,选举日,上海16个区、108个乡镇,依法选出区和乡镇两级人大代表14000余名。
选举日当天,苏州人庞云华成为青浦区人大正式代表候选人,位于朱家角的青浦区第48选区第22投票站也迎来一位苏州籍的代表候选人——顾琦。他是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的一名“80后”干部,在自己工作单位内完成了投票选举。庞云华和顾琦是首批享受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选民资格认定便利化的选民。他们感慨:“这次亲身经历和见证跨区域选举感觉特别有意义”。
去年,上海市青浦区首次探索了跨行政区域选民资格审查和登记信息互通互认,这是本次区和乡镇人大换届选举的一项特色,也是上海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又一个创新举措。据青浦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室主任金国宏介绍,2021年,青浦、吴江、嘉善三地人大常委会将此工作列入主任会议专题研究,三地选举委员会商定操作办法,相关选区积极动员引导,鼓励在三地工作、居住的流动人口异地登记、参选,并提供便利服务,保障流动人口的选举权利。
2021年8月下旬,青浦区排摸了青吴嘉三地范围内异地参选的人员意愿和详细情况,三地达成了工作共识。10月上旬,三地人大开始选民资格认定便利化程序,三地选举工作机构将吴江籍、嘉善籍在青登记人员及青浦籍到吴江、嘉善登记的人员信息互相交换、选民资格确认。2021年换届选举,青浦区选举日为11月16日,吴江区选举日为12月8日,嘉善县选举日为12月15日。三地人大选举工作机构按照时间安排各自做好选民登记工作。信息互认之后,异地选民不会重复登记。“通过探索跨行政区域选民登记信息互联互通,保障流动人口的选举权利,让选民能够更便利地异地参选,这既是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举措,也能够更好地把三地的意见融合在一起,由三地共同解决,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福祉!”金国宏说。
田间远郊
创新自治推动乡村振兴
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申城田间远郊,助力人人参与社区发展的自治新局面,推动乡村振兴。
奉贤区奉浦七居委的上院佳庭160号楼,楼组长黄元杰牵头发起,进行“一楼一群”楼道自治管理,邻里间有事,大家都可以在群内协调、交流;得到居民的一致认同后,在楼道内设有“美丽约定”,居民们相互监督,共建美丽家园。随后,上院佳庭的3号和9号楼也借鉴了160号楼的治理经验,大家的事大家商量办,邻里关系更融洽。
就这样,创新自治让居民从原本不关心社区建设的“局外人”,变成为小区建设贡献力量的“主人翁”。
在崇明区,原汁原味、田间地头的乡土想法和建议,也能够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被市人大采纳、写进法规,这得益于崇明“田头基层立法点”发挥的作用。
崇明区农业农村委员会是崇明区首家基层立法联系点,这个基层立法联系点立足“三农”领域,探索基层全过程民主,将不少“接地气”的声音反映至市人大,不少意见建议已被采纳。搜集意见建议就要广开言路,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了36个涵盖人大代表联络站、农业部门、经营主体、集体组织的信息采集点,组建了一支70人的信息员队伍,还跟华东政法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聘请法律专家顾问团,吸纳各领域35名专家形成人才库,为乡村振兴工作赋能增效。
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在选举、立法、决策、管理、监督等各环节,是民主形式和民主绩效的高度统一。基层立法联系点是立法工作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的“直通车”,可以让群众更直接、更充分地参与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过程。崇明区人大法制(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咸立说:“基层立法联系点就像一颗‘种子’,可以催生更多民主实践活动。通过小小的提议,百姓能明显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在提升,对法治建设的关注度也会更高,助力乡村振兴更有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