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轮椅冰壶队队员王海涛、张明亮、闫卓(从左至右)在呐喊助威
在单板滑雪障碍追逐资格赛中,选手们争先恐后,各显神通
赛后,两位运动员击拳庆祝
中国残奥冰球队对战捷克队
运动员正进行男子18公里越野滑雪(坐姿组)赛前热身
一位选手佩戴碳纤维假肢进行比赛
用下巴先抵住投掷杆,再双手并用投掷出冰壶是挪威队选手茜塞尔·勒肯的比赛特色
在女子冬季两项短距离视障比赛中,中国选手王跃正通过耳机辅助判断进行射击
中距离冬季两项比赛中,视障选手需要在领航员的带领下完成比赛
请关注新民印象
本报记者 李铭珅 摄 厉苒苒 文
北京冬残奥会,中国派出96人的残奥运动员团队,参加全部6个大项、73个小项的角逐。而首次参加冬残奥会的运动员就有85人,占到总人数的88.5%。他们中的许多人,5年多前还是工人、农民、学生和自由职业者……而今天,他们穿上“中国红”站上赛场,和来自各国的残疾运动员们一起拼搏。他们是逆风者——在洁白冰雪中奋力争先、享受比赛,为超越自己而欢呼,也为队友的发挥喝彩。
“我们都需要爱”“我们都拥有爱”,这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口号推广曲中的两句歌词。正如歌词中所言,友爱、热爱、敬爱、关爱的美好瞬间在本届冬残奥会处处可见。当细节控遇上逆风者,北京冬残奥会就像一座桥梁,系起残健融合的纽带,也为世界友人携手共进创造了平台。
每一个运动员,都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磨炼,有着对于生命的独特诠释。过往的磨炼与坚持,成就了今天的英姿勃发。冰雪运动使他们从弱小走向强大,变得自信而又乐观。每一个参与到冬残奥会的运动员,每一个在向着生命的精彩努力的人,都值得最热烈的掌声。
冬残奥会工作人员们是细节控——打造无障碍环境,一张张口罩下的笑脸、一声声真诚的“你好”、一次次关心的“举手之劳”,无不展现中国人热情、友爱、团结的形象,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为冰雪赛场增添了许多温暖与美好。
当细节控服务冬残奥,赛场内外,都有充满爱的小心思。冰立方里,从发布厅到看台都设置了坡道,方便残疾人记者参加报道;在冬残奥会冰球比赛项目中,运动员需要全程乘坐冰橇参加比赛,冰场的冰面就比北京冬奥会期间“变厚”了1.5厘米,方便残奥选手在辅助滑动戳冰时,不会戳到冰的底漆;专门加铺了300平方米的仿冰板方便坐着冰橇的运动员自由进出,针对坐在冰橇上的视线,混合采访区护栏也被降低……
“细节入手”不仅需要细心细致,更需要专业。3个冬残奥村、5个竞赛场馆(场地),都有轮椅假肢维修中心。它们就是冬残奥会专属“4S店”——维修中心里,各式各样的维修工具一应俱全,可以及时解决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遇到的假肢损坏等突发问题。
每个人的生命都值得尊重,每个梦想都值得托举。因为有爱所以“无碍”——冬残奥会的“无障碍服务”其实是“以运动员为中心”,从更长远来说,是助燃生命梦想的样本展示,是对生命与梦想的托举,让更多残疾人能逆风飞翔。用自己的点点微光,汇聚磅礴力量,冬残奥的每一位参与者都用尽全身力气成就更多人“生命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