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封闭小区里 买菜看病难题如何解?
第4/5版:上海新闻 2022-03-20
申城社区 尽全力保障管控小区居民的“生活刚需”

封闭小区里 买菜看病难题如何解?

杨浦区一小区开设临时小菜摊 杨浦区供图

上海才众餐饮集团24小时随时供餐 严新兵 摄

医务工作者为国定小区行动不便老年居民做核酸采样 杨建正 摄

志愿者帮居民去配药 浦江镇供图

一位老先生做完核酸检测后,挥手向防疫工作人员致意感谢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当前,上海正面临疫情的“大考”,随着核酸筛查范围扩大,不少居民区进入了封闭管控阶段。民以食为天,小区封了,居民最担心的就是家中无“粮”,尤其是蔬菜容易“断供”。病人同样也很忧心,封闭了不让出小区,看病、买药怎么办?针对这些迫在眉睫的需求,上海社区各出高招,努力做好居民生活保障,满足他们非常时刻的刚需。

菜场开到小区

一小区开出迷你临时菜场

“小区进入闭环管理,居民不能外出买菜?那就把菜场开进居民区!”3月17日上午7时许,杨浦区延吉新村街道某小区开出一个迷你的临时菜场,土豆、萝卜、蚕豆、春笋、青菜等蔬菜和各种水果一应俱全,居民们早上起来下楼做核酸检测的时候看到这一幕,立刻就踏实了。而这踏实的背后,是杨浦商贸集团连夜运输2000公斤蔬果到货的紧急部署。

听说小区即将要“闭环”,街道和杨浦商贸集团马上想到了居民的“买菜难”问题,特别是,小区里还有不少老人,对于网上购物不太熟悉。附近阳普敦化菜市场的工作人员和平价区的经营户连夜行动,分了几批,将平价区的约2000公斤蔬菜、水果运送到小区门口,进行外包装消毒后,再由小区内的志愿者接收后分批运进小区。同时,一名经过核酸检测显示结果为阴性的工作人员也在“亮码”后进入小区,负责运营这个临时的蔬果摊位,方便市民在小区内购买平价蔬果。

目前,由于临时摊点不具备冷藏储存条件,肉类暂时还无法售卖,不过,居民们都表示了理解,毕竟,在小区里就能买到平价蔬果,已经是方便了许多。接下来,阳普敦化菜市场工作人员还将根据居民需求,不断调整每天售卖的蔬果品种和售卖时间,确保新鲜蔬果不断档。

本报记者 孙云

为低保户送关爱

“蔬菜银行”给困难居民送菜

上网买菜要“拼手速”?“配送已经约满”?特殊时期,你是不是遭遇过想买菜却买不到的窘况?宝山区试点推出“蔬菜银行”,为辖区低保困难家庭送关爱,发放蔬菜领取卡,送上沾泥带土的新鲜蔬菜。

“疫情以来,我们根据数据一度发现,蔬菜市场供需价格有较大波动。”宝山区发改委(金融办)负责人表示,同时也在“大排查”“大走访”中发现,“菜比肉贵”“菜品单一”逐渐变成了民众关心的焦点问题。

如何确保百姓“菜篮子”充足供应?作为政府部门,保供稳价,责无旁贷。为此,宝山区发改委(金融办)与区商务委迅速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究,包括菜场运行情况、保供稳价平价菜专柜的推广情况、菜场租赁小商户的资金流情况以及当前金融服务支持菜场创新型信贷开展的情况。

“在这样的时间节点,我们必须研究探索出合适的方案,缓解大家的买菜焦虑。”在上海因疫情“慢行”的背后,服务小微、力保民生,金融服务“不停歇”。宝山牵头开会,将商户资金需求、菜场改造实际情况与金融普惠资源创新性整合,决定将共同研究探索宝山“蔬菜银行”试点运作模式,通过将金融资源注入“菜篮子”产业链,为辖区低保困难家庭送关爱。

此次,宝山区发改委(金融办)确定将宝林里菜场作为首家试点,从平价菜前端进货销售、中端供应运输、后端菜场设施更新等方面着手,由银行金融机构提供专项优惠融资方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现金流压力,帮助优化平价菜市场定价,丰富平价菜品种。同时,携手友谊路街道,将试点对象聚焦在宝林里菜场周边居民区的困难户,向其发放蔬菜领取卡,在周二、周四、周六12:00-15:00在宝林里菜场指定摊位发放蔬菜。蔬菜领取卡每月至多可使用4次。

目前,市场指定摊位已经准备就绪。友谊路街道3个小区的8户贫困户将作为首批送菜对象,在信息确认完毕之后,由街道居委安排志愿者或工作人员前往发放。

“‘蔬菜银行’的蔬菜,可提可取可送,时间灵活,保证沾泥带土,绝对新鲜。”宝山区发改委(金融办)相关人员表示,本次“蔬菜银行”试点运作聚焦低保户,将着力解决好事关贫困户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同时,从全产业链的角度帮助产业链各级参与方包括物流配送企业、菜场小商户等提供普惠金融产品,为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幸福指数助力。

本报记者 郭剑烽

送菜有“志愿者”

一菜场员工化身“配送小哥”

对于一些老年人而言,用智能手机下单买菜着实有些难。况且,隔着屏幕也看不到菜到底怎么样,阿姨爷叔们可不放心。

徐汇的“菜场人”站了出来。铭言集团下属的多位菜市场经理及员工化身“外卖小哥”,主动为隔离小区的居民们提供代买、送菜服务,从微信群下单,集货、送菜一条龙服务,把控配送产品的品质及价格,坚决抵制“加价、品质差、缺斤少两”等问题,让居民每天都能吃到新鲜的菜品。

此次疫情期间,铭言集团下属的不少菜场也经历了封控管理。宜山菜市场已经历了两次48小时封控。头一次封控时,菜市场多数管理人员因被封控在自己家所在的小区而无法及时上班,菜市场仅剩经理王天才和一名夜班管理员。老王不仅需要按要求开展防控、防疫、检测等工作,还要对封控在市场230多个经营户作心理疏导,并妥善安排好大家的饮食和住宿问题。王天才先后为经营户提供了200个睡袋,购买了4600多份盒饭、水果、点心及饮用水等。后续,应街道和居委会要求,王天才又带领经营户们为封闭小区设置临时保供点,为封闭小区的近2万居民提供每天1万斤近20个品种的蔬菜,为小区防疫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铭言集团的志愿者服务队也站了出来。这支由公司党员、妇联、服务明星、优秀经营户、管理层及员工组成的应急队伍,常年来活跃在社区的治理中。面对这次突发疫情,这支志愿者服务队放弃休息,参与到菜市场的管理中并通过联系菜市场所在的街道、附近居委,为封控在小区的居民提供送菜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一条鳜鱼,鳝筒也行,一袋菜。”“帮我送一份鱼圆和一份蔬菜,谢谢。”“小杨,我是到六村大门口等,对吗?”……这几天,徐汇区道德模范、田林宜山菜场“卖鱼郎”杨晓月的手机微信里的消息几乎一刻不停,稍一会不看,未读的信息就会多出几十条。而这些信息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因为疫情管控需要在小区封控管理的居民们。

“田林路89弄门口,马上到了。”“三江路方向朋友在送,一定要注意查收对接。”“大家喜欢吃哪些蔬菜,我看看有没有认可度比较高的季节菜。”……这厢杨晓月一边忙着安排路线给居民们送菜应急,一边还不忘细心地提醒购买量大的居民“自己带一部小车子,不然您拎不动”。杨晓月第一时间号召家庭成员们一起成为社区的志愿者,他的儿子和侄子穿上“大白”服装进入居民区,他自己则和哥哥一起每天为小区居民送鱼和供应平价蔬菜。虽然每天比在菜场设摊时的“工作”时间更长了,有时大半夜了还在统计第二天居民的需求,但是看到群里隔离的居民能吃上新鲜的菜,听到那一句句“小杨你真的太给力了。”“你也要注意休息。”……杨晓月就觉得自己做得值。

还有不少同居民一起封控的“菜场人”成为志愿者,成为小区的“逆行者”。3月13日,广元菜市场的经营户徐大有像往常一样,准备离开居住的小区到菜市场做生意,没想到小区接到通知要封闭管理,人出不去了。徐大有联系居委会主动要求成为防疫志愿者,为社区防疫出力。

通讯员 殷志军 姚丽敏 本报记者 袁玮

为封控区送餐

退役军人餐饮企业24小时供餐

“封闭小区内有老人急需解决一日三餐吃饭难题;指定隔离医院内,临时新增1000人份的盒饭,中午饭前要配送到位。”“没问题,我们会按指定时间、地点送到。”3月初以来,由驻沪部队退役军人创办的上海才众餐饮集团,不断接到这样的求援电话,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完成好任务,把一份份热热乎乎的饭菜,送到居民、医务人员等手中。

2020年春节后,才众餐饮集团就曾派出以退役军人为骨干的志愿者服务队赶赴武汉抗疫第一线,从金银潭转战火神山,历时近80个日日夜夜,保障海军军医大学医务人员的一日三餐。这次新一轮疫情来袭,集团董事长兰云科通过在线方式紧急动员:民以食为天,要像支援武汉抗疫一样,全力做好上海疫情防控餐饮保障。公司总部紧急采购调拨储备一批防疫物资:20吨肉类食材,2000袋大米、1000箱食用油、1000箱消毒液、1000箱酒精、10万只医用口罩、5万只打包盒、2000套防护服(护目镜)、500套睡袋等卧具,蔬菜基地全部面向各食堂直达直供。

闭环管理的项目部根据供餐人数需求,储备各类食材的同时,全员全时在岗在位,确保24小时随时供餐。其余项目部提前安排员工进驻,确保一旦遇到闭环管控,能够人员物资不缺,三餐正常保供。才众餐饮集团有68个项目部实施闭环管控,其中有22家医院项目部。1500名员工自身在闭环,仍在保供餐。东方南院项目部79名员工在经理卢红岩的带领下,吃住在食堂,每天超负荷保障比平时翻倍的人员的一日三餐。退役军人、厨师尹洋波母亲去世,他抹干眼泪坚守灶台;浦南医院项目经理祝东方膝部受伤,医生要求她住院治疗,可她仍每天一瘸一拐地出现在前厅后厨。

因疫情防控需要,部分小区封闭管控,一日三餐的食材采购和运送保障需求骤增,公司紧急动员和部署,按照分工,连夜奔赴农场基地采收地里的所有蔬菜,另一拨人多方联系,调拨、采购了一批猪肉和其他品类时蔬。每箱十多个品种、共520箱肉蛋蔬菜等食材,在天亮前全部完成分类打包,分装到配送车上,送到管控小区,免费赠送给居家居民。

本报记者 江跃中

特殊群体就医

搭建血透病人就医通道

近日,浦东新区书院镇某小区因为疫情实行封闭管理。镇里紧急抽调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执行点位值守、物资保障等各项任务。在梳理居民需求时,工作人员发现一项特殊的任务。原来,小区里有8位居民,需要按时定期到医院做血透,耽误不得。可是特殊时期,怎样保证他们在闭环管理下,安全、及时地做血透?书院镇相关部门马上制定专门工作方案,组建工作专班,这项任务最终落在了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张正国带队的保障组身上。

张正国当过兵,这段时间作为志愿者一直奋战在防疫一线,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老张”。接到任务,他没有丝毫犹豫,马上把组内8名同志做了分工,2名女同志继续做好小区物资采购、配送工作,并做好相关信息沟通、联络;其余6人根据血透时间表,合理排班。

任务执行起来,发现各种问题接踵而来。有的病人家里没有车,镇里的机动车也另有安排,队员们就开上自己的私家车,结束后再彻底消杀。有的病人好不容易约到血透时间,早上5时要赶到医院,队员们就凌晨3时起来,其实他们昨晚12时过后才躺下。到了医院,病人要先做核酸,2小时出结果后才能去做血透,血透一做就是4个小时,队员们一直耐心陪伴守候。特殊时期,饭店不开,那就打包点饭菜,在马路边上蹲着扒上两口……直到把病人安全送到家,大家才松口气,再看看还有没有物资保障的任务,帮着去采购、分发。

8个病人,两天一次的血透,不同医院奔波,每天只睡2个小时,这样的日子,老张和队友们一直在坚持着。作为队长和“老大哥”,老张时常给大家鼓劲,“咱们队伍里有好几个都当过兵,好多都是党员,这点苦算啥?”每次出发前,他都仔细检查队员们的防护服、口罩是不是穿戴规范,稍有空闲总是让大家先去休息,“我来顶着!”他常常和队友说,“要保障病人及时就医,也要保障我们自身的安全,相信疫情很快会过去的。”

问他累吗?他说,“听到病人和家属对我们说的一声谢谢,一下子又精神抖擞了。”说话间,他们又接到新的任务,马上出发!

本报记者 宋宁华 通讯员 杨丽

保障居民配药

“大白”为居民“接力”配药

“‘大白’辛苦了。你们为我配药一次又一次地跑,谢谢你们!”家住闵行区浦江镇的徐老伯说。近日,闵行区浦江镇有小区进入闭环管理,因为老年人多,配药的需求也特别大。平均每天有六十几位居民需要配药。

有配药需求的居民通过所在楼栋的微信群,将自己的需求告诉负责该楼栋的志愿者。“大白”上门收取居民的社保卡和就医记录册,并仔细记录居民需要配的药。社区志愿者将所有需要购买的药物进行整理汇总,列出一份汇总表,将写有个人所需采购药品信息的纸条,分别放入装有居民社保卡和就医记录册的袋子中,再对其进行消毒。随后,再将这根接力棒传递至闭环管理外……

社区外的志愿者变身成了“配药小哥”。每天早上7时不到,志愿者汪少一和孙爱国就拿着提前准备好的袋子,自行驾车前往医院,早早地在医院门口等候。排队、挂号、配药,一天下来,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汪少一说,目前志愿者们为闭环管理区域内的居民配药,以社区医院和仁济南院等周边医院为主。而有些居民病情特殊,需要的药品无法在周边医院配到,一定要在指定的医院才能配到。“实在配不到的药品,我们会咨询医生是否能用其他药品代替,并打电话询问居民是否愿意使用其他药品。”

每天下午四五时,拎着大包药品的汪少一和孙爱国才从医院回到小区门口,接力棒又传回了小区内的志愿者们手中。穿着防护服的“大白”们依次为一包包药品消毒后,立刻赶到各个楼栋,把药送到居民手中。

闭环管理小区内,有些糖尿病人需要打胰岛素。胰岛素的保存对温度有一定要求,如果在配药来回的过程中直接将胰岛素暴露在外,很可能会因为温度过高使药变质。志愿者姚海东灵机一动,拿来了家中的保温桶与毛巾,在保温桶内放了少许冰块。在配到药后,用毛巾将胰岛素包裹起来,再放进有冰块的保温桶内。随后,马不停蹄地从医院赶回社区,尽快传递给社区内的志愿者,将胰岛素交到居民手中。

通讯员 浦江 本报记者 鲁哲

回应居民诉求

“三色需求图”聚焦居民“急难愁”

金山区枫岸华庭小区共有1920多户居民。小区封控第一天,除了落实好居民日常的生活需求,还建立了网格化的需求册,根据不同诉求,标好了“红、黄、蓝”三类需求,统一安排跟进并落实。

枫岸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孟春兰介绍,在“红、黄、蓝”的目录下,“红色需求”均提前联系,且快速安排到位;“黄色需求”针对有慢性病的居民;“蓝色需求”面对的是小区内独居老人,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每天要上门走访,陪老人聊聊家常,落实好他们的一日三餐,还帮助他们跟子女视频通话。

按照“红色需求”显示,57号楼的蒋阿婆3月18日下午需要前往金山医院,更换插管。因蒋阿婆患有肠癌,伤口处的插管需要定期清理,才能避免病情恶化。孟春兰提前将居民的“红色需求”反映到枫泾镇疫情防控专班,从发现落实到精准就医,蒋阿婆的急救送医流程和渠道畅通无阻。“在全闭环状态下,获得了及时治疗,社区干部还是很用心的。”蒋阿婆的女儿说。

通讯员 朱丽燕 本报记者 屠瑜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