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7日 星期六
每天九时云客厅开门待客 画抗疫的希望  画春天的等待
第11版:文体新闻 2022-03-24

画抗疫的希望 画春天的等待

上海艺术家在行动

庞飞篆刻作品

汪家芳作品

郑辛遥作品

李向阳作品

洪健作品

这个春天疫情再起,大家都感受到了压力,宅在家中的艺术家总想着用自己的专业来给大家打气鼓劲。他们为城市里辛苦忙碌的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画像,也为了已经到来的春天画像,团结与爱的力量,传递着城市的温情。

志愿者入画

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郑辛遥这次的作品视觉中心是两位背对着观者的“大白”,“2020年时,参加抗疫的逆行英雄都是医务专业人员,而这次在小区辛苦负责维持检测秩序的大多是志愿者。”志愿者的白色衣服上有着清晰的天蓝色条纹,这个元素,被郑辛遥用到了画面中,蓝线组合成了三个字——“保平安”,其实这也是郑辛遥排在队伍里等待核酸检测时得来的灵感,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大部分的艺术作品都从人物正面入手,而这样的背影,也说出了许多不曾说过的语言。

画家汪家芳常年生活在普陀区,他笔下的志愿者,每一根线条都凝聚着艺术家独特的眼光。“我目睹社会各界的投入与忘我的工作,尤其是我家附近的普陀区人民医院广大医护人员日夜坚守岗位,无数个昼夜,无数人顾大局,弃小家而投入工作的精神使我不由自主地拿起手中的画笔,应该把它记录下来,成为历史的定格,更让人敬佩的是我们普陀的基层干部身先士卒和那些自发的志愿者一起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上海人的精神,普陀人的团结在此刻彰显,伟大而又平凡……”汪家芳的心中,上海是一座山,是一座城,更是一种精神,“每临大事有静气,勇敢面对,沉着稳定,彰显大上海的腔调。”

画爱和希望

李向阳发在朋友圈的速写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今年的春天阴雨霏霏,其实那寥寥几笔正是艺术家的触景生情,“这几天就看看窗外,看看手机,下不了楼,又出不了门,延绵的雨伞,有点淡淡的哀愁。”但是,就像戴望舒笔下的“雨巷”,不是还有一个春天般的丁香姑娘吗?

上海中国画院专职画师鲍莺的作品《隔》,画的其实是以前经常出去旅行时司空见惯的高速公路边的隔音墙。疫情一来,画家驻足家中,回忆旅途的情景便是“画案神游”的一部分,而此时的隔音墙便在她的头脑中挥之不去,“越靠近城市这样的隔音墙越多,已经和城市的楼房不可分割了。”隔音墙的这边,是隆隆而过的城市发展之途,隔音墙的那边就是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画面上方氤氲模糊的水汽,就像春天早晨略带潮湿的空气,挡不住的是不灭的希望与勃勃的生机。

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主任洪健画面上的上海街头,无论是名人故居还是无名者的居室,总是静穆如雕塑一般,空旷宁静的街道是这个春天的真实写照,但是,在静谧中渴望着春天,也会让这个春天的来临多了一番热量和美妙。

一直以水墨研究为主的艺术家庞飞在篆刻艺术上下的功夫鲜有人知。《上海加油》就是庞飞近日创作的一方大印,他没有用惯常的篆体,是觉得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号角和呐喊,需要考虑到普通市民的感受。楷书“上海加油”四字雄壮有力,特别是“加”字的口特意刻成了“爱心”形状,更加凸显了抗疫精神的重点,“那就是爱和团结”。本报记者 徐翌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