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桃色火焰(彩色钢笔画) 想你的时候(外一篇) 心灵的摆渡人 千里寻觅“天生桥” 该对你说真话 石库门生活回想曲
第14版:夜光杯 2022-03-24

该对你说真话

肖振华

同仁群里,有人喜欢舞词弄札,经常晒些诗词,为此点赞的也不少。那天单位活动后,老杨写了《西江月·老报人聚沙龙》,触发了我格律强迫症,我随即艾特老杨,写了一段话:“‘西江月’是词牌,填词需要按它的格式和韵律,你写得不符合平仄,很多出格了。像很多标上‘七律’‘七绝’什么的,其实就是打油诗。所以建议去掉‘西江月’,标题就是‘老报人聚沙龙’,多有冒犯。”为了不太冒犯,文末附赠了两个抱拳作揖的表情。

多年前,曾经写过一篇《别对我说好话》,话有好坏,闻者可鉴。话更有真假,当面说来,有些真话不入耳、不舒服,甚至让人听了别扭难堪,所以我们在讲述之前,需要有个诸如“丑话说在前面”的过渡,讲述的过程中,也难免会转弯抹角,闪烁其词;但作为朋友,当是推心置腹、坦诚相见,该对你说真话。真话是生活中一勺晶莹的除垢柠檬酸,抖落下去,日常累积的隔阂便在其中消溶,让你我之间变得通明透亮。

单位里有个热心的同事,大家碰到什么事总是托他帮忙,他有求必应,“没有问题”“小事一桩”。但不知是自己行动不力,还是外面关系不硬,他答应下来的事情,十有八九总是落空,让人失望。我曾劝导他,你就对人家说真话,能办的抓紧办,做不到的干脆说不,这样不是更好?他辩解说,何必弄得大家不开心呢?于是先作敷衍,再是搪塞,最后拖延,直到求助者自己绝望,或者另找途径解决问题。“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后来每当他笑着问“有什么事吗?”应答者一概是“没有!没有!”在人生舞台上逢场作戏,是不可能有真朋友的。

真朋友即是“诤友”。《说文解字》说:“诤者,止也,止其失也。”那些对你说真话,直言相劝,阻止你犯错的,是你今生可遇不可求的朋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青年人为挤进文学的殿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有个朋友在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小说,轰动一时。正春风得意,踌躇满志,被人泼了一头冷水,一位冷峻的编辑对他说,这个短篇你改得殚精竭虑,虚构能力弱、形象思维差,你不宜写。朋友惊愕之余,认真反思,最终弃文从理,考入大学机械工程系,后来成为拥有诸多发明专利的行业内顶尖专家。多年以后,专家感慨:如果没有当年那位编辑的规诫,自己极有可能在溢美声中迷失方向。

生活中当然也不乏清醒者。如《战国策》里的邹忌,他思路清晰,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世人无用看青铜,此君双眼明秋水”。

毕竟邹忌不多,倒是“客人”不断。比如有经济学家对穷人说,你今天没钱不等于以后没钱,总有富起来的机会,所以你的名字叫:待富者。他不告诉你贫富差距可以平衡,但不会消失;也不告诉你致富路上的荆棘载途,不努力、不付出,石阶永远变不了佛像,而且付出与收获很多时候是不成正比的。和阿谀奉承相比,这种虚假的甜言蜜语更上层楼,近乎谓忽悠诓骗了。

说真话容易得罪人,可能还有后遗症。“谁为为之?孰令听之?”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发出的感叹,分明也是对人性的叩问。二十世纪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解决这个困扰的理论:“课题分离”。在他看来,要想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必须区分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我的课题,我只负责把我的事情做好,而你也只负责把你的事情做好;无需对别人的事情过多担心,这样你才会建立融洽的关系。

那天我微信发给老杨的一段话,半小时后便有了回应,老杨回复我:“低仿一枚,难逃老朋友法睛。刹车,刹车。”该对你说真话,只是我没想到,老杨从善如流,郑重其事地去掉“西江月”词牌,将那首诗词标注为“修改稿”,在群里重新发了一次。我颇为感触,将竖大拇指的表情三击连发。

当我们对自己的事情尽心尽力的时候,正是一种最好的坦荡,身边也会涌现和我们同频共振的朋友,这是“课题分离”带来的一种交汇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