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珏
办完了退休手续,我在原岗位留任多年,依旧每天冲锋陷阵且乐此不疲,对“后职场时代”的生活鲜有考虑。及至退居到“顾问”的岗位,也有整整一年的时间,让我调整心态,以适应那种接近无所事事的“慢生活”。
其实,我真的不是那种很擅长“规划未来”的人。人生嘛,随意些好,更何况几十年的职业生涯,早已身心疲累,那又何必将退休后的日子做很多的限定呢?不急的,时间就是用来蹉跎的。人生很长,走走看看,说不定好风景就在前头等着呢。抱着这样宽松的心态,我懵懵懂懂地一头撞进了全新的生活。
刚退下来尚未满月,屋漏逢雨地赶上了疫情,当时心下倒是有些小窃喜:还好没做啥宏伟规划,这计划赶不上变化,到了这份上谁都没辙。漫长的居家防疫中,看书喝茶之余,为了早餐和下午茶的点心,决心自学烘焙。常有网友说笑“疫情时代造就了一大批烘焙大师”,虽说“大师”之名尚属戏谑,但两年来,那本《我家的粗点心》记录下的60余款制作心得,却也是货真价实的。某日做了吐司,为了鼓励家人食用,便变着法子做出很多吐司美食来,掩饰不住喜悦之情地在微信上晒了,居然入了《食品与生活》杂志主编的法眼,命题作文为“吐司的1000种玩法”。天哪!1000种哎,这个挑战有难度的呀。故而之后有段时间便陷入了冥想,简直到了茶饭不思、走火入魔的地步,硬生生地创意出吐司的各种花式吃法,烤箱、平底锅、三明治炉、空气炸锅轮番上阵,每期亲自操刀演绎吐司的完美做法:春的“全麦核桃减脂吐司”,夏的“冰火糯米团子吐司”,秋的“鲜果吐司盒子”,冬的“DIY奢华厚味吐司”,更有日常的“炒吐司便当”,为上班族度身定制的“一周不重样快手早餐吐司”等等,眼花缭乱到连自己都被感动到了——敢情鄙人的潜能真的是无限耶,一不小心就距离“大师”又近了一步呢。
虽说烘焙的渐入佳境令我自信心大增,但除了做个嗜好美食的“俗物”,骨子里,我还是盼着自家能够书香四溢、“雅俗共赏”的吧。也巧,闺蜜由里在淮海路某弄堂的僻静处开了家小店,有个大大的院子,银杏、桂花、山茶点缀得旖旎无比。由里爱读书,提议说咱们办个读书会吧,两下一拍即合,招募通告发出后,二十几个名额瞬间被秒杀(书友们的渴盼由此可见啊)。每月一位领读者,提前拟就导读,并带领大家同读一本书,更有线下活动分享阅读心得。一年多了,阅读、倾听、交流,每个人都因读书而受益、都因读书会而成长,慢慢地成为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仿若无心插柳,退休后的生活,就这样活色生香起来,而我的心绪,亦在沉淀中过滤掉了一些原有的杂质,变得纯粹和笃定。除了烘焙、读书、写作,闲暇时也会每周做一次“一个人的行走”,在城市的犄角旮旯寻找她的历史,用脚步丈量她的美丽,体味“后职场生活”给予的丰厚馈赠。
明刊一篇《点亮暗淡的灯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