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宁华
“要生了!”昨天,孕妇小陆的心情经历了从“惊”到“喜”的大起大落。期待已久的小生命即将来到世界,但正好赶在上海疫情最吃劲的时候。3月28日起,以黄浦江为界,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一轮切块式、网格化核酸筛查,她原本在建卡的浦西“红房子”医院只能望“江”莫及。在社区的帮助下,她被顺利送进浦东的仁济医院东院,并在当天诞下千金。
跨过最艰难的关键一步,迎来新的生命,也意味着新的希望。正在打大仗硬仗的上海疫情防控也是如此。这几天来,上海疫情防控形势严峻,3月28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6例和无症状感染者4381例。但敢于直面问题、迎难而上,方显上海本色。
在此轮分区分批实施核酸筛查公告中,有一个词让人印象深刻:“压茬推进”。因为它来源于北方话,很多上海市民问什么是“压茬”?就疫情防控政策而言,压茬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工作分片、分时段、无缝循序渐进依次展开。第一批筛查区域4月1日5时解封;第二批区域4月1日3时起封控。当中特地留了两个小时的“衔接期”,努力实现筛查无遗漏。
从广义而言,“压茬推进”不仅是时间上“踩点”推进,更指的是努力奋斗的精气神;既是个体的努力,也是一茬茬人的接力。这种“压茬”努力往往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成为攻克艰难险阻的强劲动力。
昨天,一封“家书”在浦东广为传播。“越是特殊时期,越要扛起特殊责任、拿出特殊担当,越要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这封《致全区共产党员的倡议书》中,倡导党员要带头担起政治责任,要带头参与防控服务,要带头遵守防控纪律,汇聚起疫情防控的磅礴力量……这让人联想起2020年疫情刚发生时候,张文宏医生“网红”的一句话:“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
事实上,2年多来,在抗疫一线,共产党员们冲锋在前,践行了入党时的铮铮誓言。在昨天开始的新一轮核酸筛查中,“抗疫红”的声势更加浩大。在我周围,许多居家办公的党员纷纷向所在居村党组织报到,就地转化为社区志愿者,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发放核酸检测物资、维持秩序、帮助社区居民解决买菜等生活困难……他们的“加盟”让捉襟见肘的基层力量如虎添翼,他们实实在在的行动也让老百姓为党员由衷“点赞”。
压茬推进,不仅是小部分人的事情;面对疫情,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本轮核酸筛查的“新手势”,是根据上海疫情实际的优化和调整,但难免暂时对群众生活有所影响。针对“囤菜潮”,许多区域各出高招。金山区朱泾镇及时下发“金山区主副食品货源充足”的“告市民书”,采取集采集送、直采直供和帮扶配送三种模式满足市民要求。陆家嘴街道慈善超市则开通了蔬菜水果套餐线上预订,志愿者们打包、配送,为老百姓解决买菜难题。被封控在家的“快递小哥”,为封控楼道开启“快递外卖专线”,解决居民“最后一公里”的送货问题……
昨天,一则航拍的短视频在网上广为传播,昔日车水马龙的浦江两岸大桥上空空荡荡,画面的壮阔堪比电影大片,让许多人感慨万千。有人对此评论,“每个人的努力都是疗伤的力量,让这座城市早日痊愈。”有医护人员说,“正如对待疾病,我们能做的,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但过程中,我们要保持相信。”正是怀着这份共同的相信,人人响应、人人参与、人人自律,终将形成全民抗疫的强大正能量。那个我们熟悉的忙碌却不失淡定、优雅却不失烟火气的“魔都”,必将在不远的将来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