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样队员在忙碌地工作
采样队员人数,加了又加;地图,看了又看;药膏,贴了又贴。在静安区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部总护士长侯霄雯的记忆里,这三件事,印象深刻。
侯霄雯是中心采样队负责人,只要有采样任务,她都会第一时间在“全民采样队”群里发消息,队员们会从四面八方奔赴目的地。开始成立采样队时,群里只有20个人;如今,群人数翻了一番。“在我们中心,大多数人都学会了采样;只要一有空,就会被‘抓来’采样。”侯霄雯快人快语。
3月以来,上海面临疫情防控最艰难的考验,无症状感染者人数居高不下。全市抗疫一盘棋,涉及封控的范围也越来越大。最常见的情况是:一旦小区有阳性感染者,整个小区就要进行五次采样,前两次至关重要,既要速度快,又要全覆盖,压力可想而知。“我们辖区内居民区很多。最忙的时候,同时有10多个小区在封控中,光是一个大点的小区就有几千居民。”侯霄雯说。春节前,一天采样三四千人就觉得“好多”,现在每天都轻松破万。
侯霄雯是领队,要负责给队员排班。排班有多难,干过才知道。她在当天的采样任务完成后回到中心,打开电脑排第二天要采样的小区线路。有时太晚了,她就睡在单位躺椅上,只为第二天能迅速回到战场。
“明天6个封控区,早2午2晚2。”侯霄雯排班,一看小区间的距离,二看采样人员的搭配,三看护士的作息。“排列组合有讲究,要最优化线路,又要照顾护士工作量。”侯霄雯说,每次排完班,她都要到办公室外的地图上看半天,确保这已经是能想到的最佳方案。现在,每个小区门牌号码、地形特点,侯霄雯都了然于心,她调侃自己不当护士当个房产中介都没问题了。
侯霄雯还记得,高平路上某个小区规模很大,从门口走到采样点10分钟都不够。她是领队,要补物资、清点物品、巡逻协调,人员不足时还要加入采样,一个小区来回走了好几十遍。膝盖不行了,贴上膏药;最近,橡皮膏都不管用了,只能吞止痛片。由于每天成百上千次的重复动作,很多护士都得了腱鞘炎,也只能贴上膏药继续工作。结束后拍下贴膏药的照片,以资纪念。
“采样工作是需要居委、工作人员、居民等多方配合、共同努力的。通常第一次采样最费时,如果居委提前都排摸好,告知居民申请好二维码并截图,我们就会顺利很多。”侯霄雯说,遇到大型小区,第一次采样要5-6小时才能完成;第二次就快多了。
那天,采样完成后,她正准备回中心吃盒饭,突然一位热心阿姨对她们说,“你们还没吃饭吧?要不要去我家吃?”侯霄雯说,那一刻,她感觉到了居民的理解,再苦再累都值得。
当然,也有过委屈的时候。采样队员干等着,有的家长以“孩子要上网课”为理由迟迟不肯带孩子下楼;有的人迟迟不来,等采样队员收摊换衣服了才姗姗来迟,又要重新换上防护服为他采样;还有的时候,棉签刚刚伸进鼻孔,对方立刻怒吼,“轻点好吗!戳这么深!”
侯霄雯说,采样有规范要求,比如鼻拭要伸进鼻孔绕3圈停留数秒,肯定是有点不舒服的,但忍一忍就过去了。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的关键举措,恳请各位市民理解和配合。在采样点要全程戴口罩,保持一米距离,不要饮食,主动礼让老弱病残和特殊人群,让采样点成为文明风景线,彰显市民素质和城市温度。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