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光
以香港回归25周年为主题的综艺《声生不息》正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顶着一头银发的叶倩文和林子祥夫妇重归公众视野,引发的不仅仅是对港乐的怀旧——他们的声线和身线,仿佛凝固了岁月。在“浪姐3”里意外出圈的王心凌,也以与20多年前无异的姿态,复刻自己也“召回”了无法复刻自己但依然心怀青春的男粉丝,后者自称“王心凌男孩”。
近来,疫情还激发了线上演唱会,让本来成千上万人聚集在体育场里的共鸣转化为千万乃至上亿人在家同时自嗨。从去年的西城男孩起,至先前的窦唯、周杰伦,乃至最近的罗大佑、孙燕姿——均是现象级流行音乐大事件。
于是,有人说流行音乐流行“怀旧风”,也有人说,流行音乐借着网络“还魂”挣钱了——要知道放眼全球,流行音乐最初是随着网络勃兴带来的盗版横行而衰落的。
纵观艺术史,视觉艺术是区分各个艺术时期的主要标志。从广义来讲,从20世纪初兴起的爵士乐起到如今的广场舞,都只能算“流行音乐”。狭义来讲,于我们,20世纪80年代后,才有流行音乐。若要追究香港流行音乐发展脉络,基本源于三脉——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时代曲”如《夜来香》《玫瑰玫瑰我爱你》;20世纪50年代的欧美流行音乐,代表歌手如杜丽莎、叶德娴等;20世纪70年代的粤剧、粤曲,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代表歌手如许冠杰、罗文……乃至林子祥及其《男儿当自强》。
在《声生不息》里看着林子祥、叶倩文“怀旧”的观众,应该是45岁以上的人;可是你也看到林子祥、叶倩文两人交谈时主要用英文。窦唯与罗大佑的“怀旧”观众多半在50岁以上;周杰伦与孙燕姿同为43岁,他们的观众则多半在35岁以上。“王心凌男孩”的年龄,则是30岁以上的男生。林子祥75岁、王心凌39岁;林子祥的歌迷可以做“王心凌男孩”的爸爸也不为过。
所以,对旧人旧事的怀恋,怎么能仅仅以一个“旧”代替所有?
那么,线上演唱会是否会成为演唱会借助网络还魂的趋势呢?这倒是颇有可能。疫情让网络经济再次腾飞,现场演唱会也可以一人一屏地共情。鉴于线下音乐会眼下过于高风险,依然可能找到赢利点的线上演唱会,无疑为资本找到了一个赢利点。
资本是网络背后最大的推手。追求流量的资本与追求个体表达的艺术,很难找到契合点。这就是流行音乐始终没有找到与信息技术和谐相处的盈利模式的原因之一。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网络盗版带来的覆灭性亏本之后,流行歌手的赢利方式只有开演唱会或者参加音乐节以及上综艺节目。
窦唯线上演唱会的赢利方式是植入广告。本来距离开演也就一个多月时间,但平台找到深爱窦唯的汽车老板,于是一拍即合,水到渠成。罗大佑线上演唱会在植入汽车广告的同时,还按地域分开卖。5月27日是中国内地上演,几日后身处美国的观众也能看。周杰伦线上演唱会也有独家冠名商……
如果要歌迷付费,线上演唱会是否还能继续呢?去年林俊杰举办的线上演唱会票价分别为188元、238元、399元和999元四档,明显人气不如上文提及所有免费观看的演唱会。
但好在,流行音乐相关平台的付费会员模式还是得到了广泛推行。可以以包年、包月的方式在线听歌或者单曲付费的方式,让流行歌手和经纪公司有收益,算是版权模式的良性回馈。而综艺节目也有着成熟的产业链。每次看到《声生不息》的歌手以牛奶瓶子数量论胜负也不觉得太过生硬……因此,听众、观众为买会员打的钱,总算有一小部分给到了他们真正喜爱的歌手。
只是,中国流行歌坛在21世纪之后,出过哪几个可以让平台有胆为其开线上音乐会的歌手吗?网上最近流行这句话:“老歌都比较好听的原因,是因为当时没有互联网,糟糕的歌手往往会被唱片公司拒绝,这也让他们糟糕的音乐不会被大众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