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坦克引领步兵向滩头冲击
适龄青年按照新兵役法参加解放军,接受严格训练
红色水兵监视着海面
戴着防护面具的“红军”步兵在堑壕里严阵以待
反映少年儿童在完成演习的海军战舰上参观的绘画
1955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东半岛举行首次陆海空大演习,这是我军初步建成现代化、正规化合成军队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创造了诸多第一。
来了七大元帅
以往,我军都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在和平环境中学习新的军事理论,组织现代化军事行动,这都需要重新探索。在此背景下,辽东大演习的地位就显得格外突出。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帝国主义曾两次登陆辽东半岛,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而抗登陆又是特殊的防御作战形式,是陆海空三军实施的一系列战役战斗总和。考虑到中国有漫长海岸线,抗登陆又是进行战争准备的重要内容,也将是相当长时间里反侵略战争的重要样式,因此中央军委明确了这次军演的图上想定,并要求全军通过这场大型军演深入了解组织协同、红蓝方划分、如何粉碎敌人登陆目的等问题,为军事建设提供实践依据。
此次军演规格之高是空前的,光兵力投入就包括陆军1个兵团、4个军,1个机械化师,空军2个军,海军旅顺基地等18个师以上指挥机关、32个团,共计4.8万人。技术兵器方面,我军出动飞机262架、舰艇62艘,坦克和自行火炮1000余辆(门)。军演前,中央军委研究,为了适应未来作战需要,迅速提高高级指挥员的指挥作战和组织实施抗登陆战役的能力,特组织全军少将级别以上的809名将军观摩演习。演习由叶剑英元帅亲任总指挥,粟裕、陈赓二位大将,邓华、甘泗淇、肖克三位上将担任副总指挥,彭德怀、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元帅观看演习。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来现场参观。由于观演的军政领导太多,交通工具紧缺,当时的沈阳军区和旅大市(今大连市)征调大批客车和吉普车接送。即便如此,还有一些少将是提着马扎坐着卡车来演习现场观战。
“纸上谈兵”插曲
11月3日上午,观摩演习的来宾来到新金县(今普兰店市)的演习指挥部,正巧指挥参谋人员正在展开沙盘作业。这个沙盘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整个演习的微缩场景和战略部署都在这个沙盘上一览无余。负责讲解的是时任解放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曾绍山中将,经过十几次的模拟推演后,他对整个演习过程的兵力部署早已烂熟于心。
谁知当曾绍山站在沙盘中央熟练地“排兵布阵”时,周恩来总理突然从看台上走下来,打断了他的讲解:“你讲得很好嘛。演习面对的是我军自己假设的‘假敌人’,进攻路线是事先安排好的。如果敌人真的要抢滩登陆,可不是按照我们预计的路线进攻,你们想没想好对策啊?”接着,周总理顺势把原本在旅顺塔河湾的登陆点模拟抢滩登陆改到庄河的花园口海滩,曾绍山当即改变了原定作战方针,讲解起另一套备用作战计划。后来,周恩来又问了很多原作战计划外的“突发事件”。由于准备充分,曾绍山对这些“突发”情况应对自如、从容不迫、指挥若定,来宾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模拟核条件下作战
考虑到未来反侵略战争中可能遭受核攻击,演习指挥部想定了原子弹爆炸下的战争情形。11月5日,旅顺口至庄河花园口一带的海域全部封锁,我军事先在旅顺塔河湾海滩、庄河花园口海滩和新金貔子窝化工厂等三处埋放用凝固汽油和镁粉混合制成的“原子弹”。当总指挥叶剑英手持报话机下达“开始演习”的命令后,“蓝军”引爆三颗“原子弹”,很快天空中形成巨大的蘑菇云,此刻,执行防御的“红军”战士早已穿上重达十多公斤的橡胶防护服、戴着防毒面具,躲在掩体里伺机。爆炸过后,徘徊在近海的“蓝军”舰队突然展开战斗队形,向海岸逼近,与此同时,“蓝军”轰炸机在歼击机掩护下多梯次、大编队扑向“红军”防御阵地。“红军”集中优势兵力和火力掩护重要目标,高炮兵在主要目标上空形成道道火网,对“蓝军”飞机层层拦截,海军炮兵用刚引进的4门大口径海岸炮向“敌舰”拦阻射击,不过炮手们瞄准的是“蓝军”舰艇后拴着的靶船。人民海军第一支驱逐舰支队里的鞍山舰和抚顺舰也加入火力支援任务,及时变换队形,时间误差不超过15秒,距离误差不超过2链,初步显示了海军官兵的训练水平。
当“蓝军”先锋部队快要登陆海岸线时,“红军”战士们从掩体里一跃而出,迅速在海滩上占据有利地形,对“敌”实施拦截。在海陆空三军共同阻击下,“蓝军”抢滩登陆计划被粉碎。
决不消极防御
演习期间,“红军”从不消极防守,寻找任何机会实施反击。刚成立一年多的海军潜艇支队作为“红军”撒手锏首次参演,“战斗”打响后,潜艇声呐兵报告,发现“蓝军”水面舰艇噪声,四枚鱼雷旋即出管,击中目标,而攻击过程中,扮演“蓝军”旗舰的南昌舰上所有观察设备和上百双眼睛都未能及时发现潜艇运动轨迹,当有人发现鱼雷航迹时,军舰早已无法规避,鱼雷从军舰肚皮下穿过,这在实战中意味着被击沉。
当“蓝军”登陆车辆好不容易离舰进行泛水编波,“红军”派出十几架伊尔-28轰炸机扑向近岸水域,把炸弹倾泻到“蓝军”头上。至于勉强登陆的“蓝军”,“红军”装甲兵的T-34坦克掩护步兵进行坚决的反冲击,粉碎“蓝军”建立滩头堡的企图。随着演习实兵对抗进入白热化,“蓝军”不顾一切地分波次向陆岸冲击,力图巩固登陆场,为了分散“红军”注意力,“蓝军”空降兵还搭乘运输机直插“红军”后方空降,打算来一个“里应外合”。但“蓝军”伞兵着陆后还没收拢,“红军”飞机已经飞临“蓝军”着陆场,夺取制空权,强击机、轰炸机及炮兵群对“蓝军”空降兵实施火力覆盖,“红军”坦克也扬起滚滚烟尘,分割“蓝军”空降地域,展开围歼战斗。
随着“‘狂风’向××号地区集中射击”“‘闪电’向××号地段拦阻射击”“‘冰雹’……‘台风’……”的电波传送,“蓝军”被杀得首尾难顾,运送登陆兵主力的“蓝军”舰队二线梯队只好退向远海,他们向辽东半岛的进攻企图被彻底粉碎,“红军”抗登陆作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军演中,不同军种都穿着制式军服,佩戴军衔,白色海军军服,蓝色空军军服,绿色陆军军服,即便在陆军中,装甲兵、炮兵、通信兵、工兵和头戴无沿帽的女战士等威武亮相,反映出我军正规化建设发展到新阶段。正是由于此次军演的层次之高、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场面之恢弘,时隔多年后,仍然为参加过军旅人士津津乐道,赞叹不已。马沈 常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