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党百年之际,2021年6月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正式开馆。经过600多天的精心建设,在中共一大会址得到全面修缮的同时,保留原有石库门建筑风格的新馆顺利落成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2018年7月1日,《上海红色文化地图》首发,共汇聚上海387处红色文化资源,并精选333处落点标注,是上海最全的“红色地图”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2020年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完成升级改造。5月18日,这里上演全国首个无剧场话剧《那年桃花》,沉浸式演出深深感动了在场观众 本报记者 刘歆 摄
2019年10月1日,上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升旗仪式在人民广场举行。各界群众挥舞国旗,齐声祝福祖国繁荣富强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2019年4月3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改造后开放,众多珍贵史料文物首次展出,让全社会更深入了解红色足迹,感怀革命青年爱国情怀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2022年5月,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上海抗疫一线,凝聚强大合力。图为上海临港方舱医院里,党员先锋队的医护人员冲锋在前,用坚守与汗水织密防疫“安全网” 本报记者 刘歆 摄
五年来,上海深入实施“开天辟地——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不断打响红色文化品牌。一批革命旧址修缮开放,一批展览展陈功能提升,一批理论课题研究实现突破,一批活动项目蓬勃开展,一批文艺作品深入人心,上海“红色文化”的金字招牌越来越亮,“党的诞生地”成为上海的鲜亮名片。
2017年12月 “开天辟地——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推进会举行。
2018年起 上海连续两轮实施《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2021-2023年)》。两轮行动计划中,保护利用红色资源始终被列为12项专项行动之首。
2019年3月 《关于实施上海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印发全市。
2020年12月 市委决定实施16项民心工程,明确由市委宣传部牵头负责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
2021年6月3日 中共一大纪念馆建成开馆。
2021年6月 上海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应用平台“红途”在“学习强国”推出。
2021年7月1日起《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施行。本报记者 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