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样的感动,让居民络绎不绝为一位民警送上近20面锦旗、30多封感谢信?
上周,记者在虹口区四川北路派出所采访副所长邢雪峰时,谈话不断被来送锦旗的居民打断。72岁的周慧鑫拉着记者说:“你们一定要好好报道这位邢所长,这面锦旗,不能表达我们感激之情的万分之一。”
刚发完微博,他就上门了
周慧鑫的母亲林女士今年已是百岁高龄,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阿尔茨海默病等,平时饮食主要是牛奶和鸡蛋。
4月初浦西封控后,这两样东西一下子买不到了。“我们真的是掰着指头一天天算着,全家人不喝牛奶、不吃鸡蛋,都留给妈妈。但到了4月7号,还是断了。”
周慧鑫的女儿蒋女士急得在微博上求助。“原本没抱太大希望,毕竟大家当时都困难。没想到发完求助不久,邢所长就带着民警上门,送来了16盒鲜牛奶和30只鸡蛋。”
事后周慧鑫才知道,那是派出所食堂里所有的鲜牛奶和一半的鸡蛋。“民警也很辛苦,也需要补充营养,但他们天天吃方便面省下的牛奶和鸡蛋,却毫不犹豫地给我们送来了。”周慧鑫说,当时她感动落泪了,“那一刻,真的感到了人民警察为人民这句话的分量。”
让周慧鑫特别感动的是,邢雪峰给母亲送来物资后,还反复询问家中有什么困难。“当时我犹豫了一下,告诉他我的姐姐、姐夫住在金山,最近断药了,也很危险。他二话没说就给金山分局打电话,拜托他们帮忙配药,解了燃眉之急。”
接到求助后,他叫来亲戚
“那天真的很绝望,我一个大男人,蹲在街边哭了。”回忆起母亲突发脑梗却叫不到救护车时的无助,齐先生至今心有余悸。
齐先生是新上海人,在七浦路做服装生意。今年3月,他母亲来沪看病,滞留上海。4月12日晚上8时许,母亲突发脑梗,齐先生疯狂拨打120,打通时却被告知前面至少还有200多人排队。
“母亲脸涨得通红,我特别担心,因为她很胖,一旦她倒下,我根本没法把她背下5楼。”齐先生急得冲下楼,一边打电话四处求助,一边在街上漫无目的地奔跑。“当时突然看到街上开来一辆警车,就冲过去把车拦下了。”齐先生说,车上民警就是邢雪峰,对方看上去也很急,听完情况后马上说:“加个微信,我帮你找车。”
邢雪峰告诉记者,当天他正赶着执行一幢阳性楼的转运任务,因为警车此前坐过阳性病人,不适合送医,于是他给街道和医院都打了电话,对方答应尽快派车,但没想到车迟迟未到。“邢所长不停给我发微信,问‘车到了吗’,感觉和我一样急。”让齐先生特别感动的是,后来邢雪峰给他打了个电话,说自己有个亲戚有车,马上赶过来。
事后齐先生才知道,邢雪峰的这位亲戚有保供通行证,邢雪峰让他连夜驾车去救人,还叮嘱送医后一定要等到病人看好病再把她平安送回家。“母亲脱离危险后,我一直想送一面锦旗,但做锦旗的店家一直没开门。今天锦旗刚做好,我就送来了!”齐先生说。
我们这幢楼,多亏有了他
6月5日,市民王晓平给市长信箱写了一封信,讲述了邢雪峰不分昼夜带领荣欣大厦居民抗疫的故事。
荣欣大厦是一栋商住两用楼,里面住着不少在楼下开店、打工的商户,也有少数上海本地居民。因为不属于居民区,最初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没人发物资,也没人来给我们做核酸。”回忆起4月初那段日子,住在24楼的袁女士至今感慨万分,“680多名居民,阳了200多人。我那一层楼,除了我和我妈,邻居全都阳了一遍。”
袁女士打12345求助,邢雪峰带着民警上门了。“当时很震惊,整座楼处于失控状态,物业全都阳了,地上污水横流,垃圾堆满楼道,却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当志愿者。”邢雪峰带着民警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他一遍遍跑街道争取物资,带着医护人员一家家上门做核酸,一次次跑医院为大家配药……他的付出感动了大厦居民,陆续有38位志愿者站了出来,王晓平就是其中一位。
“记得有一天,有居民在群里求助配药。邢所长秒回:药都有,我来配,马上送到。我就是被他这句话感动的。后来光是为大家配药,他就垫付了2万多元。”王晓平告诉记者,邢所长带领大家齐心抗疫40多天,最终实现清零,“写感谢信那天,居民们争先恐后签名,大家都说,我们这幢楼,多亏有了他啊!”
疫情好转了,队伍留下了
据了解,4月以来,虹口分局9家派出所均成立了“帮困助老先锋队”,开通了“金盾求助热线”,先后解决群众各类求助7700余起,为1万余人次提供帮助。
虽然在疫情防控期间诞生,但当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帮困助老先锋队”并未解散,“金盾求助热线”也没有断线。民警做好日常警务工作的同时,依旧主动关心困难群体:帮不擅长使用手机的老人打印“离线码”,帮助出行不便的老人采购生活用品等等。“金盾求助热线”也积极回应居民群众各种求助,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初心。
本报记者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