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瑜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上海早已烙下了鲜明的红色印迹,注入了不变的红色基因。百年来,红色早已融入城市血脉,构筑起城市精神的鲜明底色。
上海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蕴藏着大量与党的诞生和成长息息相关的红色记忆。全市自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上海解放,有重点旧址、遗址、纪念设施或者场所类红色资源共612处,遍布全市16个区。2021年3月、6月,市文物局公布两批上海革命文物名录,全市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50处,可移动革命文物3415件(套)。
红色资源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上海保护好利用好红色资源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上海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要求我们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
2016年,上海全面启动实施“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着力打造建党历史资源高地、建党精神研究高地、建党故事传播高地。“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被纳入上海“十四五”文化规划,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红色文化传承弘扬提供了有力抓手。
近年来,上海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全力推动“一馆五址”为代表的一批重要旧址遗址的保护利用。中共一大纪念馆去年建成开馆。建成开放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完成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1928-1931年)的腾迁修缮和文物更名,报请党中央、国务院筹建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纪念馆和中央特科机关旧址纪念馆并获批。
上海“红色文化”的金字招牌越来越亮,熠熠生辉,“党的诞生地”成为上海的鲜亮名片。一批批保护利用起来的红色旧址遗址,已然成为上海街道一道亮丽的风景。打卡红色地标,也成为年轻人的时尚潮流。修缮完成的中共一大会址和全新开馆的中共一大纪念馆,吸引着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前来瞻仰、参观、学习。继推出一系列让年轻人追捧的文创产品后,中共一大纪念馆又一新的文创项目——一咖啡,已基本完成装修,静待开业。
在文学、影视、舞台、美术、群众文艺和网络文艺等领域,红色精品力作也是层出不穷,“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观展人次超百万,“上海出品”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持续绽放光彩……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红色文化让城市更生动。我们应该充满自信,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不断创新,将红色基因镌刻入人民城市的发展之中,让城市永葆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