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
扁舟 过家家 听宋庆龄秘书张珏讲往事 扬州二十四桥 还未点燃的灯
第13版:夜光杯 2022-06-16

听宋庆龄秘书张珏讲往事

柯兆银

居家期间整理资料,看到一张宋氏老宅的照片,勾起一段回忆,那情景已经过去了很久,可又仿佛就在眼前。

1996年春,我调入上海市委统战部《浦江同舟》杂志做记者,第一个采访对象就是宋庆龄的秘书张珏女士。

那天下午,我来到陕西北路369号宋家老宅,见到了80多岁的张珏女士,听她聊往事。

张珏是如何成为宋庆龄秘书的?宋庆龄和宋宅有什么故事?

1949年底,张珏的沪江大学同学郑安娜来找她,她将离开中国福利基金会(后改名为中国福利会)秘书岗位,希望张珏能够接替她的工作。于是,张珏进入中国福利基金会工作。1963年春,张珏前往北京工作,担任宋庆龄的秘书之一。1964年,因为要照顾年迈父母,她调至杭州大学外语系当英语老师。张珏的父亲张宗祥是著名书法家与学者,和蔡元培、沈钧儒等人都是好朋友。宋庆龄等到张珏父亲故世后,又来邀请张珏。1967年5月,张珏回到北京担任宋庆龄的秘书,一直到1981年5月宋庆龄逝世,时间长达14年之久。

1969年,宋庆龄要和张珏从北京回上海,请张珏和她一起同住淮海中路1843号寓所。张钰表示要住到亲戚家,宋庆龄告诉张珏:“我上海家里有一间房子可以住的,你住吧!”张珏还收到宋庆龄让人捎来的便条:不必多考虑,是为了我也为了你的方便。盛情难却,张珏住进了陕西北路369号宋宅,住进了二楼宋美龄住过的房间。

宋庆龄逝世的第二年,1982年,张珏因患脑血栓返回上海定居,仍旧住在宋宅,住在宋庆龄母亲生前住的朝南大房间。

“房间里梳妆台、大橱和三人沙发,都是宋庆龄母亲倪太夫人生前使用过的,宋氏三姐妹看望母亲时,曾经一起在三人沙发上坐过。”张珏告诉我,“现在,我在靠窗的写字桌前撰写文章,回忆宋庆龄。”

1949年7月24日,宋庆龄在宋宅创办了中国福利基金会托儿所。那天,邓颖超、许广平、胡子婴等人,冒雨前来宋宅参加揭幕仪式。

1949年12月,宋宅成为中国福利基金会的办公地,宋庆龄的办公室设在底楼。1950年的一天,宋庆龄特地从淮海中路寓所赶到宋宅,接受卫生部送来的一幅用麻纺织的孙中山像,宋庆龄高兴地嘱咐张珏把孙中山像挂在她的办公室墙上。

1952年1月,美国纽约女青年会解雇了耿丽淑女士,宋庆龄闻讯后立即发电报给她,请她回中国工作。宋庆龄1940年在香港认识耿丽淑,1947年12月耿丽淑被纽约女青年会召回美国,宋庆龄亲赴机场送别,表示随时期待她回中国工作。耿丽淑接到宋庆龄的电报,就从美国来到上海,宋庆龄安排她入住宋宅。耿丽淑的卧室就是当年宋美龄的闺房,耿丽淑住到1963年才搬出宋宅。

那年冬天,张珏在上海看见商店在卖加应子,就买了两包送给宋庆龄。不久,宋庆龄托人送给她一件褐色女式皮袍,并在便条上写道:多谢你送给我的两包加应子,我很喜欢这类食品,将在新年里款待客人。这件皮袍(没有穿过),是我亲爱的妈妈让我继承的遗产,是一件纪念品。天气寒冷的时候,可以改做一下,穿上御寒。

“我一直珍藏着皮袍,直到她逝世后,才将皮袍和字条捐赠给上海宋庆龄故居。”张珏女士说,“宋庆龄对母亲的感情很深,她在北京卧室有一个梳妆台,三面镜子,用得久了,水银已经脱落,可是她几十年就是不肯换新的,因为那是母亲给她的嫁妆。保姆每天早晨帮她梳头,用的象牙梳子也是母亲送给宋庆龄的结婚礼物。”

几片绿叶,可见大树郁郁葱葱开得茂盛;涓涓细流,亦是江河奔腾的本色。张珏女士用她独特的视角,显现出名人宋庆龄的侧影,侧影有时候比正面的影像更加真实和可爱。

那次采访后,我又三四次前往宋宅看望张珏女士,彼此交谈甚欢。很多年过去了,我偶尔路过竹篱笆围墙的宋家老宅,总会想起张珏女士:她那双眼睛大而明亮,一脸慈祥的神情,笑声热情而爽朗;也想起宋宅的历史沧桑,想起张珏女士眼中的宋庆龄,美好的人和美好的事,总是有一种恒久的魅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