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强
扬州有名桥二十四桥,出名的原因是唐代诗人杜牧一首七言绝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诗因桥而咏,桥因诗而名。二十四桥通过诗走向世界。《红楼梦》借黛玉思乡之情,提到扬州“春花秋月,水秀山明,二十四桥,六朝遗迹”。朱自清追忆故乡“城里城外古迹很多,如‘文选楼’、‘天保城’、‘雷塘’、‘二十四桥’”。
可是,扬州二十四桥是二十四座桥还是一座桥?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著文考证。茅先生认为,只有以往事的繁华才能衬托出杜牧眼中的萧瑟,一座桥怎么能表现出繁华呢?扬州的桥自隋朝起就已分布在全城了。沈括的《梦溪笔谈》已经考订出二十四桥的名字,并且指出在那时(约1064年)二十四桥已仅存八座了。
《一统志》记载隋代扬州有24座桥,唐朝时24座桥分布在扬州最繁华的街道上。沈括称唐时扬州城内水道纵横,“可纪者有二十四桥”。沈括一一列出了桥名,但仅有21座。有人认为杜牧喜欢以数字入诗,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二十四桥”与“四百八十寺”一样,是约数而不是实数,是虚指而不是实指,二十四桥泛指扬州小桥很多。到了明朝,二十四桥已全部毁坏,故明代程文德说“二十四桥都不见”。
另一种看法认为二十四桥是一座桥。
唐代扬州曾经对桥梁编号,古诗中以序号称桥不乏其例。南宋词人姜白石在一个初冬来到扬州,写下《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白石认为二十四桥是一座桥。清代扬州人李斗也这么认为,他在《扬州画舫录》中记:“二十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
如今有拍卖行拍卖了《村山正隆旧藏江南山水照》一组24张,拍摄时间为1910年前后,内容有上海外滩;苏州虎丘、元妙观、寒山寺;杭州西湖、灵隐寺;淮安钓鱼台;扬州平山堂、小金山、二十四桥等。村山正隆曾经担任日本驻长沙领事,北京博物馆有关专家考证,照片所摄风景多数已经不存或发生巨大变化,影像资料珍贵。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二十四桥照片。照片上的二十四桥一侧石栏残缺,背景是一座砖房,桥下有人盥衣。桥栏上镶有石刻,隐约可见“二十四桥”字样。
有意思的是,丰子恺先生曾经在1957年到扬州寻找二十四桥,并在二十四桥留影。与1910年照片比较,桥栏已经不存,背景的砖房依旧。丰先生后来还画了一幅《二十四桥仍在》。村山正隆与丰子恺照片证实扬州确有二十四桥,但只是一座桥。1982年,扬州修整路桥,将“原桥完整埋在扬子江路下”,档案记二十四桥为“砖砌拱桥,沙石路面,没有条石”。村山正隆和丰子恺当年留影的二十四桥已经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