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老人取钱难,银行“暖”一点 全球最大医疗激光设备公司在外高桥设立科技创新基地 让潜质“种子”加速长成“塔尖”IP 欢迎海内外投资者在沪共享机遇
第2版:要闻 2022-06-17

老人取钱难,银行“暖”一点

赵红玲

老人凌晨2时来排队,5时不到已“无号”可取;窗口业务每天限号40个,老人在银行门口叫苦连连……新民晚报“帮侬忙”报道某银行门口排长队事件后,引发广泛议论和关注,不少人反映,银行门口普遍存在这种情况。

“除了托尼老师外,有一个地方也排起了长队,这就是银行。”日前,新民晚报“新民快评”栏目刊发文章,呼吁除了扫码,还必须关注老人的另一种“刚需”——到银行取钱。是的,老人用惯了现金,不少老人也只会用现金,有现钱用,他们才有安全感,七八十岁甚至九十岁的老人去排队,因为对他们而言,到银行排队取钱是“必须的”。

媒体一直都呼吁抹平老年人所要面对的“数字鸿沟”,也同时呼吁“等一等老了的他们”——我们的父母、祖父母,只是“数字鸿沟”未曾也不可能全部填平,服务机构“等一等”的意识却没有跟上。

为什么叫老人去排队,子女何在?也有网友如此发问。有的银行规定只能本人前去办理。再说让子女过问自己的经济,老年人肯吗?这可是他们的“老底”和最后的安全感,也是他们生活尊严的保障,老年人自有自己可爱的“固执”。

当然,银行也有自己的“委屈”,就有银行一线业务员反映:有老人拿着20张定期存单来做转存,一个人要办的业务相当于以前的20倍,大多数老人的业务量是以前的5倍。正因为是如此状况,作为服务机构就更应该多调配柜台人手,而不是简单地限号。对市民而言,不要说加班加点,一天即便按常规工作8小时,也有480分钟,只能办40笔业务,任谁也想不通?

还得等一等不能或不想用手机银行的“老年人”,上海一直都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这种温度主要靠各行各业的高质量服务达成。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或者预判不足,致使出现了老人银行门口排长队的情况,这能理解。但这样的情况如果持续数天,就太说不过去了。各家银行理应做出调整,出台相应措施。有些被群众戏说像“官老爷”的银行,背离银行的服务特性,必须反思其管理思路。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