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2日 星期三
火烈鸟故乡(摄影) 宅家也要锻炼 “三不”育儿 赵高之弑 怀念单身汉的夏天 农谚里的种田经
第13版:夜光杯 2022-06-24

农谚里的种田经

稼穑

以前参加农村集体生产劳动时,常听村里的长者说一些农业生产顺口溜,精练、押韵、好听、易记,对生产有指导性,一句话使你豁然开朗,后来才知,这是农谚。

中国农耕历史悠久,农书也多,但在农村,农业生产的经验技术是农民一代代言传身教、口口相传的。上海地区有六千多年的农耕历史,尤其是唐宋以后,江南的农业生产发达,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它们以农谚的形式流传至今,这里就藏着丰富的种田经。

农作物的自然生长要靠阳光雨露,而阳光雨露四时不同,我们的祖先把它划分为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把自然变化、作物生长与人的活动结合起来,“因季采撷,因时而食”。不违天时,不误农时,是农业生产中首要的任务,因为“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春耕开始了。“播种不过清明关,移栽不过立夏关。”“冬前不进洞,到老一根葱。”要按照天时节气,适时播种抓住季节。农业生产活动中有抢季节的说法,其实就是抢光照、抢积温,满足作物的生长。

“立春晴一天,农民好种田。”“惊蛰雷声起,谷米贱似泥。”预示着今年是个好年份,给种田的人们带来了信心。“耕田深又早,庄稼长得好。”“耕田过冬,虫死土松。”土地冬天之前要深耕晒垡,土壤疏松,病虫害少,有利于作物生长,这一宝贵经验传承至今。“秧好稻好,娘好囡好。”“秧好半年稻。”所以培育壮秧,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基础。

“花靠锄头,稻靠拳头。”“雨后锄次田,抵上一次肥。”旱作物要除草松土,水生作物也要除草松土,能抵得上一次肥料,有时还胜似施肥。“麦要浇芽,菜要浇花。”“腊肥发棵,春肥发穗。”这是施肥的诀窍。“秀稻黄,吃块糖”,施肥的时间、数量要把握好,水稻抽穗时剑叶黄,稻谷才饱满丰收,农民像吃糖一样甜。

水稻生长是“水稻水稻,无水无稻”,而对麦子生长来说“若要麦,沟底白”“寸麦不怕水,尺麦怕寸水”。这是水旱作物的区别,也是稻麦生产须掌握的要领。“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倒”,到了收割季节。“稻要养,麦要抢”“收麦如救火”“麦熟过条埭”。水稻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田间湿度高,有利于稻谷充实饱满。麦子成熟时是盛夏,气温高,天干燥,收割不及时,麦子会养分倒流,饱满的子粒会干瘪而影响产量。

种田与天地、与有生命的农作物打交道,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种田无花巧,猪塮红花草”“年花年稻,眉开眼笑”多施有机肥,种绿肥与轮作是持续丰收的种田诀窍。我们几千年的农耕土地不老,就是因为土壤里不断补充农家有机肥,种植绿肥、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轮作,用地、养地结合,这是老祖宗的农耕智慧和种地法宝。

现在耕作机械化了,育秧工厂化了,蔬菜有了温室大棚,但我认为,我们仍要传承这些生动活泼、形象易记的农谚。因为我们的天还是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我们的农作物还是栽种在我们踏踏实实的土地上,祖先在这片天地里创造积累的经验与智慧依然对生产和生活有无限的启迪。农谚与二十四节气一样,是中国农耕文化的瑰宝。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