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2日 星期三
火烈鸟故乡(摄影) 宅家也要锻炼 “三不”育儿 赵高之弑 怀念单身汉的夏天 农谚里的种田经
第13版:夜光杯 2022-06-24

“三不”育儿

北北

又是一年考试季,经历了漫长的居家网课,有些家长很焦虑。我也曾很焦虑,但学习了一些教育理论、经历了一些事后放下了焦虑。希望我的“三不”育儿经能让你也放下焦虑。

不搞面子工程

对很多父母而言,育儿的终点是孩子考上名牌大学,考上即大功告成。但我身边有个反例,孩子考上名校反而是父母痛苦的起点。这个孩子考上清华后把录取通知书摔到父母面前说:“这下你们的虚荣心得到满足了吧。”于他而言,考清华完全是为了父母的面子,非他所愿。入学后他并不适应,后来得了抑郁症,毕业时找不到工作,回乡考公务员。考上了且凭父亲的关系被录用了,但工作不顺,因为他时常会犯病,严重时要被送进医院。

这个例子提醒我们,以名校为终极目标的育儿方式用之不慎会把孩子推到学习的反面,“题海战”“一切为了分数”导致孩子上大学后再也不想学习了。轻则不爱学习,重则得抑郁症、失去正常生活的能力。

“幸福感”是一种可贵的获得,但往往被父母们忽略。放下面子,培养孩子体验幸福、感知幸福、获得幸福的能力,这远比上名校更重要。

不做过度规划

有次我和朋友聊天谈及孩子的未来,她说女孩子以后不要太辛苦,就去读个师范做个老师。最好还是大学老师,不用坐班加上有寒暑假,日子过得轻轻松松。可是大学老师轻松吗?他们肩负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职责,工作本身并不轻松。而且恰恰因为“不用坐班”“有寒暑假”,往往顺理成章地承担更多家庭责任。一些高校女教师既无成功女性的叱咤风云感,亦无全职太太的闲庭信步感,觉得自己双肩挑却两头不着。

所以无论男女,父母对子女最好的规划是:发挥孩子的最大潜能。不要用自定义的“稳定”“轻松”“成就”……去捆绑孩子,而要无条件地支持孩子去走自己想走的路。

不做过度安排

“过度规划”必然伴随“过度安排”,不把孩子安排得明明白白怎么实现规划目标?但过度安排有个严重的后遗症,就是习惯被安排的孩子到了大学会无所适从,突然没人来安排,怎么安排自己?当需要做决定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我去问问爸妈”。虽然成年了,但心理上还没有剪掉脐带做成人。

很多父母把孩子当成一个“高定产品”来培养,高投入、强规划、细安排,结果产出了“三无产品”:无理想、无思想、无畅想。人非产品,有着独特的生物属性。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应尊重人性、顺应人心。

在育儿上,“舍得”二字是真谛。父母舍去面子、不做过度规划和过度安排,这才回归了教育的本质。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