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阳
《广陵散》传说是聂政苦心习琴、为父报仇的故事。《神奇秘谱》刊载的《广陵散》,在四十五个段落前均有小标题,简约提示该段内容。比如正声第十段的“长虹”,气势如虹、节奏密集,使用双拂掩、剔滚、泼拂滚等铿锵激烈的指法,烘托英雄壮举。又比如“烈妇”“收义”“扬名”“含光”等段落,通过大段泛音及泛按交替等音乐语言,刻画一位柔弱而刚烈的女子,她悲伤却不失方正的步履,满含热泪的声声控诉与质问,栩栩如生、令人动容。《史记》《琴操》等记载,聂政死后因自毁容颜无人能识,尸体悬于市中犒赏千金,其姐(或母)不惧牵连前来认领,《史记·刺客列传》中,聂政姐姐聂荣言道:“妾其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何其勇敢无畏!
“含光”一词,可形容女子美德,作为《广陵散》的小标题,理解为对聂政姐(或母)的赞扬;此外,古书《列子》讲述过一则与“含光”有关的寓言,值得一并研究。说“悍志绝众,力抗百夫”的黑卵杀了来丹父亲,来丹“计粒而食,顺风而趋”,是体弱无力之人。他们二者体力悬殊,有天壤之别,但面对强敌,来丹想亲自为父报仇,他听了申他介绍,到卫国找孔周。孔周祖上有殷帝赐予的宝剑,据说童子佩上都能“却三
军之众”。这三把宝剑的名称和功用分别为:含光:“视之不可见,运之不可有。其所触也,泯然无际,经物而物不觉”;承影:“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识其状。其所触也,窃窃然有声,经物而物不疾也”;宵练:“方昼则见影而不见光,方夜见光而不见形。其触物也,骅然而过,随过随合,觉疾而不血刃也”。来丹借了“含光”到黑卵家,对着黑卵自颈至腰连斩三剑,出门遇见黑卵儿子,来丹又用剑对其连击三下。感觉挥剑如在空中虚舞,方知它确如孔周所说“不能杀人”,最后感叹而归。黑卵醒后发觉喉咙痛、腰酸,他的儿子也觉身体疼痛、四肢僵硬。“含光”虽未置敌于死地,仍是给予了敌人重大打击;最重要的,孱弱如来丹,敢用一把“不能杀人”的剑勇斗顽敌,他的精神早已高于复仇本身。
回到琴曲《广陵散》,作为一首独特而宏大的琴曲,它有着不同凡响的题材、丰富完备的艺术手法与表现力,展示了千年前国人就已具备的高超音乐水准和思想境界。千百年来人们弹奏和欣赏《广陵散》,不只为它的技巧抑或“戈矛杀伐之气”,更为它所歌颂的抗争意识。
传说魏晋名士嵇康为奸人所害,刑场上索琴弹奏《广陵散》后慷慨就义,他和聂政、聂荣、来丹一样,含光而耀眼,虽死(败)却犹荣,他们身上的凛然正气与不屈风骨,是我们民族屹立数千年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