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多地再现本土疫情。西安、北京新发疫情中,感染者病毒基因测序指向了传播力更强的奥密克戎BA.5.2分支。
西安疫情备受关注
西安这波疫情之所以备受关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来自此次疫情病毒测序结果。根据基因测序,西安疫情的阳性感染者感染的毒株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分支。5日召开的西安疫情发布会介绍,此次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分支比其他流通的变异株,比如导致年初我国本土病例激增的BA.2传播速度更快,感染的病例CT值低,传染性强,此毒株已在全球引起新一轮的流行高峰,所以西安当前疫情形势严峻复杂,不排除后续会出现新的传播链条,引起社区续发传播风险高。
北京的疫情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介绍,疾控部门对5日北京通报的感染者1至3的标本进行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病毒均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分支。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3例感染者与北京市现有及既往本土病例、本市境外输入病例序列同源性低,为不同传播链。
不过,上海通报,截至今早,已完成的病毒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没有发现BA.5变异株,均是BA.2.2。
BA.4和BA.5多国蔓延
自去年12月以来,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主要流行毒株,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持续进化演变,世卫组织于今年5月18日将6种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亚分支列为“监测中的关切变异株进化分支”,包括BA.4、BA.5和BA.2的4种亚分支。
目前,BA.4和BA.5已成为南非、葡萄牙、英国、以色列等国的主要流行毒株;近期,法国、荷兰等欧洲多国和美国也出现BA.4和BA.5感染者增加的情况。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5日说,截至2日一周内,美国新增新冠确诊病例中,70.1%由变异毒株奥密克戎BA.4和BA.5亚型所致。
而在意大利,疫情近期又处于扩散阶段,卫生部门统计数据显示,3日该国现存确诊病例达到约101万例。意大利卫生部称,近日新冠确诊病例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奥密克戎毒株新亚型BA.5的蔓延。
BA.5序列于今年3月15日首次上传至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5月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在线发文,报告了我国首例境外输入奥密克戎变异株BA.5感染者的具体情况:一位海外入境的中国男性,落地即进入闭环管理。
外防输入压力增大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王文玲6月28日介绍,从现有的初步研究结果来看,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A.4和BA.5的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略有增强,防控难度将有所增加,中国外防输入压力增大。
新西兰奥塔戈大学流行病学家迈克尔·贝克4日在当地媒体上警告说,奥密克戎BA.5更具传染性,能更轻易地攻陷疫苗建立的免疫屏障,更易引发患者在短期内重复感染。
有专家认为,奥密克戎BA.4和BA.5亚型“逃脱”疫苗保护或感染所获免疫力的能力更强,但加强针仍可大大降低新冠重症率和死亡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上周建议,新冠疫苗生产企业改变加强针的设计,以更好应对这两种奥密克戎新亚型。
7月5日,哥伦比亚大学何大一等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对目前激增的奥密克戎亚变体进行系统性抗原分析的结果:与BA.2相比,BA.2.12.1对来自接种疫苗和加强免疫个体的血清的抗性仅稍高(1.8倍)。然而,BA.4/5的抗性大大提高(4.2倍),因此更有可能导致疫苗突破性感染。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相关变异可能影响BA.5的特性,使它看起来比BA.1和BA.2具有增长优势,这可能主要是由免疫逃避所驱动。周报还指出,研究表明,疫苗接种程度以及各国BA.2疫情波次的高水平,有可能对BA.5的出现起到了作用,仍需要持续的监测和分析以进一步阐释这一亚型的特征与影响。
近日又现新型变种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在近日,一种编号“BA.2.75”的奥密克戎毒株新型变种引发多国关注。该变种由奥密克戎毒株BA.2变种进化而来,被称作“第二代变种”,其拥有众多“不寻常”的突变,或可突破现有疫苗和毒株感染构建的免疫屏障,且传染速度较快,印度、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已出现病例。相关专家担忧该变种可能替代BA.2、BA.4等现有变种,在全球掀起新的疫情高峰。本报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