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湾仔街景 (水彩) 送考说些什么 最后的水师 阳光“有毒” 弹性之家 多才多艺的舅舅沈仲章
第14版:夜光杯 2022-07-08

弹性之家

湘君

倾尽洪荒之力买了一套房,接下来,就是更加浩大的实事工程——装修。

买的是二手房,标准的“老破小”。原始格局是三房,但囿于面积有限,捉襟见肘,每个房间袖珍迷你,转个身都困难。虽殚精竭虑,总感觉怎么分隔都不舒服,怎么安排都不服帖。一怒之下索性拆了墙,将书房和卧室通透一体,做成一间套房。反正“闺中只独看”,怎么折腾都随己,何必为了面子给自己枉设许多障碍。就算偶尔有亲戚密友来需要借宿一两日,中间用材料软分隔,两房即刻复归三房。想法落地花了点心思:用窗帘太马虎,木头太死板,玻璃又透光……最后,找到一种日式的轻钢龙骨分隔帘,轻轻一拉就好,既遮光又隔音,看着严实实则轻巧,实现了随心所欲,隔而不断。

以我过往的经验,买家具遵循“尽量少买物品,给家里留下改造空间;尽量一物多用,发挥生活可塑性”的原则。就比如茶几。从前流行的款式像一块方方正正的“东坡肉”,厚重,刻板,且长久以来占据难以撼动的地位。现在则流行起轻巧搭配,四平八稳的大茶几换成了两个小号的圆形,且一高一矮,一胖一瘦,算是遵循错落有致疏密得当的中式美学。可是,还是大了。朋友搬新家,订了全套新中式家具,敦实的扶手沙发和两只直径50厘米的玻璃圆茶几把客厅塞得满满当当,腿都没地方放。其实司空见惯并非不可替代,也没有一定之规,两只茶几并非公不离婆秤不离砣,如果喜欢,你完全可以只搬一只回家,甚至,一个也不要。

我们不妨学学数学方法,或者回味一下高中时代的劳技课,把一只整装成品拆分,最简单的,分成上半部的台面和下半部的承载两部分。台面买个圆形的大餐盘,喜欢全铜的,下面配个青花石凳,复古,混搭,中西合璧;喜欢小透明的,用玻璃或亚克力台面,配石膏罗马柱底座,或拎一只顽皮的石猴让它顶着,随心所欲,还个性十足,绝无雷同。不想用的时候,台面往沙发背后一塞,底座往墙角一挪,腾出地儿来做瑜伽。

花招玩得更高明的,把二维变成三维,索性把下半部的承载再次拆分,让它也活动起来。网上搜到一种叫做“十八纸”的神器,是一帮脑洞大开的年轻人用牛皮纸做成的家具陈列,还在国际设计大赛上获了奖。它有七十二变。你想空间留白,它乖巧地躲在橱柜里,像本厚字典;有客人时搬出来,略一使力,哗,扁平的纸张立马变成了一只立体的“纸柱”。放上搁板,摇身变成一只漂亮的创意茶几;若是客人多也不必担心,再使点力气,15厘米的“字典”变成了1米5的长条“纸凳”,3个成人安坐无虞。设计师的idea不俗,神奇的则是你的二次创作。

不是每一套房子都必须划分为几室几厅,也不是每一次搬迁都得备齐“四大件”“三十六条腿”,但每一个家庭,都值得拥有弹性。弹性是张力,能屈能伸;弹性是潜力,总有空间可挖;弹性是活力,是人类源源不断的创造力。每一套房子千差万别,每一个主人审美各异,接受它的现状,研究它的肌理,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避短扬长,犹如庖丁解囫囵的牛,李冰治泛滥的水,那才是顺应天地之道。而住在其中的人,也因此变得更有弹性,跳出窠臼,打破常规思维,一切皆有可能。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