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杰
时令一过端午,盛夏的气息就扑面而至。天上的太阳,一下子就开足马力,尽情炙烤大地。望着窗外明晃晃的阳光,我有时会条件反射般地感到一股灼热,这或许就是晒伤的印记吧。
几年前到祖国的宝岛访学,期间曾到垦丁游玩。我们租了一辆机车,欢快地骑行在海岸线上,沿途的大洋风光美不胜收,直让人大呼过瘾。然而,我忽视了一个很基本的问题——防晒。垦丁地属热带气候,三面环海,阳光异常强烈。游玩过程中,我自恃不怕晒黑,因而没有采取防晒措施,还美其名曰要把皮肤晒成古铜色。一整天下来,以T恤袖口为界,手臂就变得黑白分明了。到了第二天早上,裸露在外的皮肤开始变得通红,还伴有火辣辣的灼烧感——原来是晒伤了。由于身体抱恙,匆匆结束了那趟旅程,玩得也不尽兴。回到住处,又是涂芦荟胶,又是吃消炎药,折腾了好些日子,皮肤的疼痛感才得以消除。至于肤色完全恢复正常,那是几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从此之后,我就对炎炎烈日多了几分敬畏,该防晒的时候一点也不敢偷工减料。这段经历让我深深地记住了:阳光有毒,且晒且小心——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会导致其释放组胺、激肽等炎症介质,进而灼伤皮肤。
世人对于阳光的感受,大抵是亲切的。阳光,驱散阴霾,带来光明。尤其是在严寒季节里,“冉冉晨雾重,晖晖冬日微”,自带几许抚慰人心的力量。但凡事过犹不及,太过强烈的阳光却会带来“切肤之痛”。诗圣杜甫也不由感叹:“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人们看待事物常常带有偏见,只见一面,难以完整认识。阳光如此,其他事物亦然。譬如提起台风,大家的第一感受往往深恶痛绝,祈祷各地“结界”发威,把它推得远远的。但台风也并非一无是处,在热浪滚滚的夏日,台风也会带来丰沛的降水,缓解酷暑的侵袭。事物皆有利弊两面,端看人们如何认知与取舍。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不也是这种辩证法的生动运用吗?记得我当年考研,由于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入学成绩非常糟糕,但这反而激发了我的斗志,并最终成功逆袭。这段经历于我而言弥足珍贵。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不也是在一个个逆境中,积蓄起不断拼搏的力量,从而到达成功的彼岸吗?
事无绝对,关键还在于如何趋利避害,把握其中的分寸与尺度。平素里温暖的阳光可能变成带毒的烈日,娇艳的鲜花也可能自带扎人的毒刺。在感受美好的同时,可别忘了潜藏的危机。只有把握好“度”,才能更好地享受阳光、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