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骑行约起来 莱巴金娜  你从哪里来 一车难求骑行热
第8版:文体汇/动态 2022-07-10

一车难求骑行热

——听自行车店主说恢复营业的故事

恢复营业后,赵庆华的自行车小店生意火爆 本报记者 李铭珅 摄

健康骑车,运动新潮 本报记者 李铭珅 摄

扫码看自行车小店视频

奉贤区景区上海之鱼,迎来一群浩浩荡荡的亲子骑行队伍。30公里的拉练,炎热被抛在脑后,满是欢声笑语……规划好骑行路线、提供自行车租赁服务,做好亲子骑游的服务保障工作,这些对于赵庆华来说熟门熟路。

作为捷安特自行车专卖店的店主,这段时间,赵庆华经历了开店18年来销售最火爆的夏天,帮助邻里社区推广绿色健康的自行车运动,是他涉足自行车行业不变的初心。

卖车就像“开盲盒”

受疫情影响,今年4月和5月小店的销售额为零。但这并没有让赵庆华灰心。6月1日恢复营业前,他信心满满:“无论通勤还是运动,自行车是刚需,我相信开工后一定会有井喷式的销售量,所以储备了一批货,自认为准备得很充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这一个月的销售量超过了去年同期的3倍多。每天,店里是这样一番场景,顾客掐好时间守在店里,“瓜分”刚刚运来的四五十台自行车。赵庆华不得不为看中同一辆车的顾客协调。自行车“小白”来店里买车,通常会纠结于颜色、款式,赵庆华总是说:“现在不买,明天肯定没有了。”

因为当下,上海的各家自行车专卖店,都处于“一车难求”的境地。“疫情的原因,现阶段各家分店进货实行配额制,容不得我们挑选车型、款式,每天到店的新车就像在‘开盲盒’。”赵庆华的朋友圈,每天都在分享到店新车,真的是“手慢无”。

电话早晚响不停

骑行在上海愈发火热。难道是小区里骑自行车的孩子多了?大街上,公路骑行队伍愈发壮大了?上下班时间,骑网红自行车通勤的美女们很抢眼?

据赵庆华介绍,先是青少年运动自行车销售火爆。“孩子们要释放天性,自行车自然成了大热门。”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恢复上班,改为骑自行车通勤。而2000元左右的通勤款,更是被一批年轻女性带动成了网红自行车,在社交平台上的话题量尤其火爆。“至于几万块、上不封顶的专业自行车,更是一车难求。”以捷安特TCR为例,全市断货,二手车比新车还贵。”赵庆华说,“有人称高端自行车成了理财产品,我觉得自行车是消耗品,提倡理性消费,只是现阶段市场比较特殊罢了。”

每当顾客在店里买走一台心仪的自行车,赵庆华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悦,“前几天来了一位顾客,个子很高,要买大尺寸公路车,跑了七八家店都没买到,最后在我这里得偿所愿了”。

因为店里的电话从早到晚响个不停,赵庆华干脆将来电转接到自己手机上,这一个月来,接电话接到喉咙都哑了。

小店做成老字号

当城市恢复生活秩序,赵庆华第一个想到的是继续推广骑行活动。“我正在和几个朋友策划金山廊下的骑行项目,想做一个青少年骑行户外基地。”从最初做白领骑行运动,到如今的青少年骑行,赵庆华说:“最近我更关注青少年成长,我的两个孩子就是很好的例子。女儿4岁时就完成了环阳澄湖骑行,二年级就去环青海湖。儿子也跟着我从小骑行,锻炼了坚韧、协作、勇敢的品质。”

为当下蓬勃发展的自行车运动感到欣慰的同时,赵庆华还感受到了来自相识的、不相识的人们送来的温暖。5月中下旬,他驻扎店里,隔着玻璃窗,为保供单位和外卖小哥提供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的打气、修理自助服务,“大家会将口罩、消毒水等物品放在窗台上感谢我,这座城市处处涌动着暖流”。

开车店,是赵庆华的生存之本。能给社会带来什么价值?他从未间断过思考。“我想把这家小店做成一个老字号。”这是赵庆华的心里话。本报记者 陶邢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