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路旧改地块,居民纷纷告别老宅、奔赴新居
征收所公示间的墙壁被贴得满满当当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7月14日,又是最高气温跨越40℃的一天。天大热,人大干。早上五六时,蓬莱路上,搬场车一溜排开,锅碗瓢盆、家电家具……纷纷跟着主人告别老宅、奔赴新居。
蓬莱路地块,黄浦区最后一个大体量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房屋改造地块,堪称老城厢旧改“收官之作”。昨天是蓬莱路地块旧改征收一期搬迁奖励截止日,刚刚经历了大上海保卫战,人们面对旧改的心情就像盛夏的天气——热火朝天!
战斗力
“小电驴”与时间赛跑
上午8时,蓬莱路374号,老西门街道小西门居委会,人来人往。
顾佳怡,小西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年轻的“小巷总理”。眼下,她和同事们一边抓抗疫,一边忙征收。
顾佳怡有一辆“小电驴”。今年四五月间,蓬莱路上有一道独特的风景:全副武装的“大白”小顾骑着“小电驴”,一趟趟驮着感染居民去方舱,与病毒赛跑,“小电驴”跑出了不一般的战斗力。
鏖战奥密克戎,顾佳怡带领8名社工服务居民一路打拼,居委会9人无一“中招”,战斗力爆表。“如今,加速旧改征收同样需要战斗力,尤其是在酷暑天。”说话间,顾佳怡又跨上了她的“小电驴”。
原来,旧改事务繁琐,要时常在居委会和征收基地之间跑动。河南南路681号,旧改征收基地。从居委会到征收基地,骑上“小电驴”飞奔5分钟,就已浑身汗水湿透。
不跑,不行啊。这个“收官之作”,涉及10个街坊4600多个权证居民,居民的旧改愿望强烈。去年12月,一轮意愿征询以98.35%的高比例顺利通过;二轮征询今年3月下旬通过;然后,大上海保卫战来了。
失去的时间,要抢回来。小西门居委会涉及旧改居民758户,到昨天已搬场734户,剩余24户。所以,“小电驴”要继续飞奔起来,跑出酷暑天的“旧改速度”。
成就感
“收官之作”拿出好作品
中午时分,在旧改基地,一群人正忙得不亦乐乎。
60后刘蕴、80后陈君彦、90后唐宇飞,是黄浦区第三征收事务所的工作人员,职务分别是大组长、组长、经办人。在这个团队里,“老法师”带着年轻人,赶进度、抢时间。
自2020年入行至今,24岁的唐宇飞不再是业务“小白”,有一点小唐很清楚:阳光征收,时间就是金钱。一期搬迁奖励,每张房证全额奖励是50万元,过了截止期限,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奖金每天都在减少。如何让居民配合征收,最大限度拿到奖励?“信任!争取居民的信任,至关重要!”唐宇飞说。
有一位旧改居民,也姓唐,70来岁,独居,以捡拾垃圾为生。当小唐遇见老唐,一声“老伯伯”,拉近了距离;再跑前跑后,帮忙做事。老人家说,征收的事交给小唐,放心。
如今,小唐遇到的一个现实问题是:阳光征收,赶时间和最大限度保障居民利益之间、坚守规则和人性化操作之间,如何平衡?
在征收基地办公桌上,有一份情况说明。一户居民患尿毒症,每周三次血透,受疫情影响,搬场时间需要延缓,居民承诺在8月12日前腾空交房,如有延迟,自愿承担责任和损失。这样的情形,能不能拿到50万元全额奖励?
“老法师”们的答案是,依照流程审批,可以;而且在50万元之外,大重病另有3万元补贴,也就是说,只要遵守承诺,这户人家就有53万元全额奖励。这样的答案,让小唐很舒心。
“非常时期,收官之作,拿出好作品,不容易,一定要更努力,收获成就感。”从业30年,“老法师”刘蕴的心得也是心愿。
小唐希望自己也能像“老法师”那样,收获成就感。怎么收获呢?“征收基地晚上9时下班,要是居民到点还没办完手续,那我就陪着继续办,酷暑天,要让居民少跑路,能一次办好就一次办好。”小唐说。
本报记者 姚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