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退休人员和城乡居保人员增加养老金 “中本贯通”很火爆  理性思考再填报 “小电驴”飞奔,跑出“旧改速度”
第4版:上海新闻 2022-07-15

“中本贯通”很火爆 理性思考再填报

专家:不要仅冲着文凭而去,要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和职业规划

录取30人,报名960余人,录取率不到1/30!今天上午,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与上海师范大学首度联合开设的中本贯通学前教育专业开始为期两天的在线面试,由两校专业教师和一线幼儿园园长组成的评委,将对所有学生从才艺特长、言谈修养、专业素质等方面作全方位考量。

招生的火爆,和近年来越来越多初三考生家长发现“中本贯通”在升学路径上的优势不无关系。不过专家提醒,选择“中本贯通”不要仅仅冲着文凭而去,要先问问孩子是否对未来职业方向有想法和规划。

职业教育是分类而非分层

同样经过三年学习,升学结果可能也相差无几。一是在高中和“3+3”一共6门高考学科进行“殊死搏斗”,二是进入职业学校学习,适度降低文化课要求,辅以一技之长。对于一些学科学习并不具有显著优势,或者部分学科略有“跷脚”的学生来说,后者不失为一种更为明智的选择。这也使得这两年本市中本贯通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水涨船高,不少已经超过了一些家长心目中“区重点”高中的水平。

“很多家长看中的是最后一张本科文凭,而我们更希望通过中本贯通专业的创设,引导一种教育理念,那就是职业教育是分类而不是分层。”上海市教育功臣、杨浦职校校长卞建鸿说。上师大学前教育专业成立于2002年,是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杨浦职校是国家级重点院校,也是上海市艺术特色教育学校,于2009年开设了学前教育中职专业。学前教育具有特殊性,要求教师是多面手,能唱会跳,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这些不少都是“童子功”,本科四年的培养,对于提升准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艺术综合素养显然是不够的。中职和高校的“联姻”,恰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要想清楚是否真的感兴趣

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和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合作的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以及和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合作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一直是家长眼中的“香饽饽”。

不过,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校工会主席、资深教师喻蕾强调,填报志愿时请务必理性思考。“升学前景固然值得期待,家长和考生也一定要想清楚,对这个专业是否真的感兴趣,是否真的愿意将所选择的作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就拿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来说,其培养目标为“多学科基础的现代文物保护与修复复合型人才”。学生完成三年中职阶段学习后,进入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同时可以选择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辅修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修复)”,这意味着学生可以拿到双学位,怀揣两大技能:传统技艺能力和科学分析能力。而在升入本科之前,所有同学都要接受严格的“转段考试”,其中专业实践考试占重要比重。

这个春天,原本应该在修复室积极备考技能转段的文修三年级学生,只能在家备考。令老师们感动的是,为了克服原材料不足等问题,同学们想尽办法。“函套”是一种古籍护具,制作时需要用到纸板、布料、糨糊、美工刀、切割垫等材料。疫情封控期间,有人为了制作一份合适的函套内胎,拆开牛奶盒、瞄准垃圾房,甚至拿出珍贵的食物只为和邻居换一个厚实的纸箱。老师担心没有“骨别子”,谁知在同学们的奇思妙想之下,吸管做的塑料别子、卡纸做的纸别子、费力打磨竹筷再钻孔的竹别子、热熔胶别子等应运而生。相反,如果孩子本身动手能力不强,或者对文物本身并没有很强烈的兴趣,学习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而整整七年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对孩子来说,也并不幸福。

喻蕾提醒,这两天,不少家长致电咨询是否可以将中本贯通和中高职贯通作为“保底”,事实上,这两类贯通专业都属于提前招生批次,并不存在“保底”一说,家长请慎重考虑。本报记者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