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九六诞辰,两儿为余庆生感赋 书法 丝瓜笔直 两把小黑伞 度夏 什么是真实的世界 鸟儿已经飞过 我从未后悔当初选择了理想至上
第11版:夜光杯 2022-07-16

我从未后悔当初选择了理想至上

王萌萌

前几日收到一组来自哈尼族小妹妹李梅的毕业照,想起2018年9月送她去浙江财经大学报到的情景。再回首自己大学毕业至今十六载的历程,万千感慨满溢在心头,有青春倏忽而逝的不舍,也有得偿所愿的欢喜。

2006年7月,我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朝九晚八对着电脑的工作状态,令满怀豪情的我感到失落。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进入一家最初由冰心老人创建的公益组织做志愿者,工作内容是为偏远山区的希望小学建立爱心图书室。

起初听说很多贫困学生不知道课外书为何物时,我非常震惊和同情。不久,因为开展公益活动,我首次前往云南红河州山区,亲眼看见衣衫破旧、赤着脚的乡村孩子,雀跃着跑进刚刚建好的爱心图书室,捧起一本书便如获至宝地席地而读,眼中透出别样的光彩,我内心受到极大触动。于是,从每周只去三四个半天到一周去五六天,甚至一度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志愿服务之中。

因为经费有限,组织机构精简,每个人都身兼数职。那也是一个7月,树荫下静坐都挥汗如雨。我和同事带着短期志愿者,在没有任何降温设施,只有一个通风口的仓库中工作。我们将书一箱箱、一捆捆搬出来,在室外蚊虫肆虐的空地上一本本翻看、筛选,重新装入机构统一的纸箱,按照类别码进仓库。一天五六百箱书搬运整理下来,端起一杯水手臂都不受控制地剧烈抖动。

那段时日,我每个月只有很少的生活补贴,再加微薄而不稳定的稿费,仅能维持最低标准的生活。亲友一度很不理解我的选择,但我却坚信投身公益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具体目标,只是向往一种状态,尽可能广博深入地去体验和积累,竭尽所能做有意义的事——切实地帮助别人,也让自己有所成长。

从2007年起,我又利用假期前往红河州元阳县,也就是李梅的家乡支教采风。我在彝族乡村教师马素英姐姐的陪同下,徒步走访了许多山村小学和贫困学生的家。此间,我遇见了苗族女孩8岁的小美。在不幸的身世和艰难的生活之下,小美却比当地绝大多数孩子更热情地与我交流,露出了我所见过的最纯净灿烂的笑容。我对马素英姐姐说想要资助小美,直到她完成学业能够独立。

之后,为了帮助更多像小美一样的孩子,我和素英姐姐决定结成公益搭档。我们一个在城市、一个在元阳县山区,为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和城市中有爱心的家庭或个人牵线搭桥,建立了无偿资助加情感关怀长期结对助学的公益模式。自2007年夏天至今,我们已经帮助了560多名贫困学生,还组织过多次爱心募捐、公益交流、公益旅行等活动。

如今因我们的志愿服务受益的学生遍布红河州。其中40余人走出大山,前往全国各个地区读大学,16人已经就业。有3个女孩现在上海工作,是我们公益团队的骨干力量。其中2人从事医护工作,在近3年的新冠疫情防控中,她们始终坚守在抗疫第一线,这当中就有我资助的小美。当初受助的贫困生如今成了帮助他人的志愿者、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要说满足感与成就感,还有什么能与此相比吗?

我人生中最好的时光和最滚烫的记忆都浸透了大山云雾深处那片多情红土地的色彩与气息。也正因为从事志愿服务的经历,给了本就热爱文字的我以表达的欲望和灵感源泉,让我写作出版了三本长篇小说,逐渐走上了专职写作之路。写作和公益之于我,早已成为互相促进、彼此印证的两条修行之路。一条向外拓展、一条向内深入,经由它们我不断精进,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今步入压力重重的中年,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变现实了很多,但我从未后悔过当初理想至上的选择。

我想对所有刚毕业的年轻人说,去义无反顾地追求理想吧。这样的经历,就像至暗时刻的火把和寒冬跋涉后的热汤,能在挑战和危难来临时带给我们持续的力量和充盈的底气,让我们相信自己无论在何时何境都能保持从容与有趣,去遇见和创造新的美好。

你送过谁,谁又送了你?请读明日本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