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台盟上海市十三大召开 上海外贸上半年走出“V”形态势 宝山明确“北转型”未来发展主线 盲人担任咖啡师和店长
第2版:要闻 2022-07-17
新规划建设4条轨交线,试点建设粮食生产无人农场……

宝山明确“北转型”未来发展主线

在日前举行的上海宝山转型发展全球推介大会上,宝山区发布了《宝山区全面奋进北转型全力建设主阵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明确了“北转型”未来发展主线——“主阵地、主城区、样板区”。即打造成为创新主体活跃、创新人才集聚、创新功能突出、创新生态优良的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化国际大都市主城区和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

“这为宝山区未来发展明确了战略定位,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宝山区委书记陈杰认为,“北转型”要跳出上海、放眼全局,其不仅事关城市空间的新功能,也关系功能提升的竞争力。《行动方案》明确,到2035年,宝山区要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门户枢纽、世界级沿海产业带的重要战略支点、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全国典范。

以产业转型为核,培育千亿级新增长极

大会现场为“数智南大”产业园、宝武(上海)碳中和产业园两个新获批的市级特色产业园区授牌。加上原有的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和超能新材料科创园,全市53个市级特色产业园区,宝山已占5席。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数字经济到绿色低碳,这正是“北转型”寻觅到的“新赛道”入口。

在“战略性”制造业方面,《行动方案》锚定人工智能、新材料、双碳等新兴领域,提出要打造具有科技属性的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结合自身实际,其定下了一串“目标项”,“十四五”期间,力争新材料产业的产出规模突破1500亿元;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的产出规模突破1000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产出规模突破3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出规模突破200亿元等。

乡村振兴也注入更多产业内涵。譬如,《行动方案》明确要打造10个以上年游客量过万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试点建设粮食生产无人农场等。

以空间转型为基,调动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性

会上,宝山区政府与宝武集团、国网上海电力公司、光明集团、东方国际集团、华谊集团、申能集团、海通证券联合签署合力推进宝山转型发展战略合作签约。

未来,吴淞创新城将打造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和城市更新示范区。南大智慧城围绕形成硬核科技集聚的新高地和高品质城市建设的新典范。蕰藻浜沿岸则将推进滨江工业遗存有机更新,创新打造“一号湾科创艺术生活圈”。

作为全市为数不多可进行全产业链布局的城区之一,宝山区还将聚焦“南总部+北制造”,促进产业链一体化合理布局。特别是,打好“大学牌”,充分发挥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优势,形成包括环上大在内的创新创业孵化链。

《行动方案》聚焦铁路枢纽、骨干路网等加速建设,着眼打通沿江沿海大通道,也打开城市未来发展空间。一方面,建设面向长三角综合交通网络的枢纽站点,积极推进北沿江高铁、沪通铁路二期等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在已有1、3、7、15、18号线贯穿区域的基础上,新规划建设19、21、22、24号轨交线,进一步凸显轨交站点覆盖密集的优势。 本报记者 郭剑烽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