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7日 星期六
墨虾 难忘的津贴费 我的老学生 每个小孩,都是我们生命里的一束烟火 “缺”与“瘦”之得
第12版:夜光杯 2022-07-28

难忘的津贴费

正凯

在书柜里,我一直珍藏着一本1978年出版的高尔基《我的大学》。这是那些年我用津贴费买的几本书之一。

我是穿着军装走出故乡的,平生第一次拿到的工资就是每月6元的津贴费。20世纪70年代初,我入伍第一年在上海,每月津贴费6元,之后每年每月增加1元,满三年后为超期服役,津贴费跳跃式增加一点。规范地说,津贴费不能算是工资,因为,部队对士兵实行供给制,65式军装按冬夏装每年两次发放,每天有固定标准的伙食。津贴费是作为日常生活中如牙膏牙刷、邮寄信件等的补贴。

当班长第一次把津贴费分发给我时,我心底里禁不住有点激动。这一年我18周岁。在此之前的十多年里,从小学到高中,我都是伸手向父母要钱。每到开学,就要向父母讨学费。农村人赚钱不易,我们兄妹开学季的学费,每年对父母都是一个难过的关。那情那景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手握那几块钱的津贴费,我感觉分量很重。它标志着我转变了身份,由老百姓变成一名军人。它促使我树立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珍惜机遇,热爱岗位,踏实工作。它又像一个有力的音符,不断地敲打,提醒我在部队这座大学校,这个大熔炉,这首交响乐中要始终摆正自己的位置。

几块钱的津贴费,在今天可能不足挂齿,但在一斤猪肉七毛多钱的那个年代,还是有一定的使用价值的。更重要的是,这是我立足社会,历练生活,品味人生的一个标志。我首先想到的是要为父母分忧。青黄不接或临近开学,我都会把平时积攒的津贴费给父母寄去。

当我每月的津贴费提高到15元的时候,已是入伍的第5个年头。不久,我被提干,行政二十三级,每月工资54.50元。但早年微薄的津贴费造就了我不慕奢华、安于淡泊的心态,时日一长,倒也成为我修炼清心寡欲的底气。踏足工作岗位后,见识了领导与同事的能力才识,相形见绌之下,深感自己知识的贫乏,我的内心有着强烈的想要读书的冲动。那时,只要见到心仪的书,我都会不管价钱狠狠心出手买下。一次在虹桥机场军人服务社见到这本《我的大学》,我一下被它吸引了。后来,爱人有时调侃我,“你当过国企总经理,可你没享受过年薪制”,我总报以淡淡一笑。伴随着津贴费的日子,我的人生价值观也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人,不能以钱论长短。

津贴费留下了我走过的足迹和青春的记忆,承载着我的芳华。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